“小石今年二十幾呀?”
“24歲。”
“去了4年多了?”
“對。”
這是胡錦濤同志在參加十八大江蘇代表團的討論時,與大學生村官石磊的對話。聽了石磊匯報工作經歷后,胡錦濤對石磊說,基層是最鍛煉人,也是最能成長人的地方,特別是你又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是我們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這樣一個歷史時代。因此,可以大有作為,祝你在現在的崗位上干出成績來,也祝愿你在實踐當中更好、更快地成長。
“這是很大的肯定,對大學生村官群體來說是很大的精神力量。”石磊告訴本刊記者。85后石磊從清華大學畢業后,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2008年7月,他來到南京市棲霞區棲霞街道石埠村。4年后,他是棲霞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棲霞街道西花村社區黨支部書記。2012年11月,作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石磊來到北京參加會議。
11月9日下午,王淑媛、石磊和邢鐳首次一起出現在媒體面前,同時記錄他們和其他大學生村官故事的兩本新書也正式亮相,新書由中組部組織二局編寫、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出版。大學生村官們拿到講述他們在基層工作中辛酸、喜悅、收獲和成長的新書,頗多感慨。“書中的大學生村官,我們私底下都有很多的交流,一直是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邢鐳告訴記者。
小書記有本事
石磊從清華畢業時,宿舍的8位同學,3位出國深造,2位去中科院讀研,還有2位分別去了外企和國企。聽說他要當村官,親友們大多反對。“我的想法很簡單,我覺得到農村當村官很有意義。”石磊對記者說。
2008年7月,石磊就任南京市棲霞區棲霞街道石埠村村委會主任助理。剛到石埠村時,村干部給他的第一件工作是整理檔案。雖然想不通自己成了村里的檔案管理員,但是石磊耐著性子在電腦前坐了5個月,完成了這項工作。因為渾身的勁沒地方使,小村的日子又讓石磊有些失落,難過的時候他就跑到山上吹曲子散心。
“當上了村官,就要為民辦實事。”石磊的第一個想法是讓農民增收。他費盡心思查資料、找方法,當他看到蘇北大學生村官創建了蔬菜大棚,收益良好,就仔細地研究他們的經驗,寫了一份大棚種植方案,興沖沖地交給了老支書。老支書看了以后批了四個字:脫離實際。老支書告訴石磊,石埠村地處城鄉結合部,但早已是一個工業化社區,不可能劃出土地,搞低附加值的種植業。這次事件讓石磊深刻反省,他明白了雖然自己的書本知識頭頭是道,但是村里需要什么、該做什么,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此后,石磊從走家串戶、走訪村企業做起,細心觀察老書記處理村務的方式方法。他開始幫著村民維修農用設備、給村里的孩子補課、管理遠教站點,事情做得越來越多,村民們開始叫他“小石頭”。
當石磊到西花村走馬上任時,干起工作來已經有模有樣了。西華村坐落在山腳下,土地稀缺,除了山地,村民人均耕地只有兩三分,沒有條件發展農業經濟。要想增加村民和集體收入,石磊知道只有鼓勵他們多向二、三產業轉移。全社區只有一家電廠,作為社區集體經濟命脈的西花物業公司也只有20多人的規模,每年僅有80萬元的服務訂單。石磊決定一方面聯絡社區附近的企業吸納村民就業,另一方面積極做大西花物業公司。半年多后,在石磊的不懈努力下,社區近百名村民在駐區企業中就業,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資性收入1.5萬元。物業公司的服務項目大大擴展,年訂單提高到400萬元,為150名村民提供了就業的機會。集體有了錢,就能為村民辦事,共享發展成果。經過全體村干部、群眾共同商議,西花村社區決定拿出集體收益給村里的孩子提供助學金,為村民安排體檢,還提高村里老人的生活補貼。村民反映,社區里的路不好走,石磊就帶著大家修道路、水渠,修建橋梁,改變水系,美化村容。又有村民反映,一些路口沒有路燈,已經發生了幾起盜竊案,大伙兒晚上出門也不安全。石磊和村干部們就籌資10萬元,安裝50多盞路燈、10個監控探頭,給每家每戶按上防盜報警器,還組織黨員義務巡邏隊,開展夜間安全巡邏。這些小事關系著村民的切身利益,看到這些變化村民們很高興,都說小書記有本事。
“村官雖小,舞臺卻大。還有什么職業能像這樣,讓剛畢業兩三年的大學生能帶著一幫人干事情,而且還影響著千多號人?”石磊興奮地說。
此事具有長遠戰略意義
“現在農村有了大學生村官,我們城市社區也需要大學生‘社官’。” 11月8日,十八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鎮昌江區西郊街道森林社區黨工委書記、主任李金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可見,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推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同。
2008年4月,按照黨中央部署,中組部聯合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下發了《關于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試行)》,由此拉開了全國范圍內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帷幕。
大學生村官工作是中央從黨和國家長遠發展需要出發,著眼于為新農村建設培養骨干力量、改善基層黨政干部來源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經過4年多來的扎實推進,大學生村官工作這項“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計劃,已經為黨政后備干部的培養儲備了大量人才。30萬名大學生村官與農民群眾一起摸爬滾打,加深了對國情社情的了解,建立了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目前,他們當中已有8.2萬人進入村“兩委”班子,3萬多人進入各級黨政機關,3200人走上鄉科級領導崗位,有37人當選省級黨代會代表,4人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
“選擇當村官的時候,對于這份工作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將在這份工作中收獲什么都是未知的。在這幾年的實踐中,我有了答案:大學生村官是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的良好途徑和載體。所以,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人選擇這條路。”石磊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