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紀念館心得體會 紅軍長征紀念館觀后感范文
有人說長征史既是一部輝煌的也是一部苦難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了不少英勇的人物,不少感人心血的英雄。為了大家學習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軍長征紀念館心得體會 紅軍長征紀念館觀后感范文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紅軍長征紀念館觀后感范文
日前,為慶祝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公司第一、三、九黨支部一行共36名共產黨員來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尋甸縣柯渡鎮丹桂村紅軍長征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
在這次重走紅軍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中,讓我進一步了解了革命的歷史,感受了紅軍艱苦奮斗、頑強不屈的精神。當面對鮮紅的黨旗,鄭重地舉起右手,莊嚴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議……”之時,腦海中浮現的全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感人畫面,此刻我更加堅定了對黨的信念和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煙葉公司經歷了二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從八十年代的一個復烤車間發展到目前具有現代化生產加工技術、信息化高效管理、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是幾代云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覺得,不管是黨員同志或是普通員工,在為公司輝煌的奮斗史感到驕傲的同時,更要學習紅軍不畏艱苦、勇于拼搏、團結奮進的精神,在公司深化改革之際,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作用,以高度的責任心承擔起公司改革發展的使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以加快企業的持續健康平穩發展為主題,以“節能降耗、增收節支”為主線,以旺盛的斗志和扎實的工作積極投身到公司“五個一流”的創建中。
紅軍長征紀念館觀后感范文
戰火硝煙遠去,紅色記憶永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95周年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為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激發熱情,開拓進取,進一步強化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當前開展的“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活動,6月23日至24日,監獄長羅元昌、紀委書記張雪雯、政治處主任黎德軍帶領各監區支委成員及部分優秀黨員赴革命圣地土城參觀了“青杠坡戰斗遺址”、“四渡赤水紀念館”等,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瞻仰革命圣地的活動,受益匪淺。
經過約4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了革命圣地土城,來到這里,首先印入我眼簾的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屋,村莊坐落有致,處處都似乎顯現戰斗的痕跡,經過講解員的解說,我對這座革命古鎮有了大略的認識,中國工農紅軍曾經在這里發生過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奇跡。
我們首先瞻仰了青杠坡戰斗遺址,在青杠坡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我們向紅軍烈士敬獻了花圈,重溫了入黨誓詞,監獄長羅元昌作了講話,他要求大家要結合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活動,發揚革命先烈的英勇戰斗精神,扎實開展好“手抄黨章100天活動”,發揚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敢擔當、多奉獻的精神。這里的氣候熱得不用說,整個人就像在蒸籠里一般,但是每一個參與的同志都精神抖擻,踏著先烈們曾經戰斗過的土地,每個人都心潮澎湃,忘記了烈日酷暑,汗水雖然濕透了每一個人的警服,但大家都希望能多呆一分鐘,以表達對革命烈士的緬懷和崇敬。
瞻仰完青杠坡戰斗遺址后,我們來到了“四渡赤水紀念館”,通過參觀,我們重溫了紅軍長征那段艱苦而輝煌的歷史,特別是舉世聞名的四渡赤水。紀念館詳細介紹了四渡赤水戰役的全過程,系統地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勝的戰爭史,突出講述了四渡赤水是紅軍長征途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指戰員軍事指揮藝術的“得意之筆”、精彩華章,凸顯了四渡赤水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歷史地位。四渡赤水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最驚心動魄、最精彩的軍事行動,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在川、滇、黔邊圍殲紅軍的計劃,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是長征途中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斗;是毛澤東軍事指揮的“得意之筆”;是我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的運動戰典范;是中國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而成的。此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人鑄造了不怕犧牲、不怕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偉大革命精神,強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的勝利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偉大象征,“四渡赤水”精神將永垂史冊。
看著紀念館陳列的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再從“一渡赤水”到“四渡赤水”場景展示,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革命前輩為民族獨立、人民幸福不怕犧牲、矢志奮斗的堅定信念。戰火硝煙的歲月已經遠去,但革命的精神永遠銘記于我們心中,為中國革命偉大事業鞠躬盡瘁、流血犧牲的共產黨人我們一個也不會忘記,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將激勵著我們在閃閃發光的黨徽下勇往直前,邁向新征程。
今天,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快樂的工作著,沒有了戰火硝煙,沒有了槍林彈雨,是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和平幸福的生活。我們要牢記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和平來之不易,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敢于擔當、勇于拼搏的精神狀態,保持對工作和事業的激情,珍惜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換來的美好生活,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作為一名監獄人民警察,作為監獄安全穩定的護航使者,我們肩上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工作中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妥善解決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扎扎實實做好改造罪犯的工作。同時,結合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專題教育活動,堅定理想信念,嚴格要求自己,堅決做到聽黨指揮,忠于職守,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偉大的監獄事業中,為監獄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
紅軍長征紀念館觀后感范文
寧夏是紅軍長征走向勝利的地方,是紅軍西征的主戰場。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澤東曾在這里寫下了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使六盤山名揚四海。8月29日下午,“沙湖杯”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行采訪團參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聆聽長征故事,重溫紅色記憶。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固原市境內的六盤山主峰之上,由“序廳”、“紅軍不怕遠征難”、“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不到長城非好漢”5個部分部分組成。從一個展廳到另一個展廳,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全國網媒記者駐足聆聽紅軍長征在固原及紅軍西征在寧夏、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固原活動的革命故事,感受著紅軍長征“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毅精神。館內“回漢民族一家親”的蠟像場景及回族群眾熱情歡迎紅軍到來與支持紅軍工作的巨幅畫面背景,讓百余名網媒記者深深體會著寧夏民族團結之花的綻放。采訪團記者用手中的相機與筆記錄著這里陳列的槍支、手雷等遺物與感人的革命故事,將向世人繼續講述紅軍“長征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氣魄與堅定的革命精神。
采訪結束后,記者們紛紛表示,六盤山紀念館以中央紅軍長征時間和路線為重點,展示了整個長征的歷程。長征是一群人為生存而奮戰,為一種理想而不屈。我們要銘記長征這段歷史,更重要的是銘記長征留給我們的理想、信念和長征精神!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紅軍長征紀念館心得體會 紅軍長征紀念館觀后感范文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查字典”。
上一篇: 校長愛國主義教育講話稿 校長愛國主義國旗下講話稿 下一篇: 教師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