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最新一期內容觀后感 解碼全面小康之路心得體會
解碼全面小康之路心得體會,全面小康,就在于一個都不能少,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中華民族上下求索,金山銀山就是小康,綠水青山更是小康。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解碼全面小康之路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解碼全面小康之路心得體會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00多年前的《詩經》當中就出現了“小康”這個詞,它體現著中國人民對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向往。這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中華民族上下求索,歷經滄桑,終于,經過百年持續奮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在新時代的中華大地上變成了現實。
2021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中華民族迎來又一個重要歷史時刻,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莊嚴的宣告底氣十足,底氣來自于當今中國亮眼的“成績單”:經濟總量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鎮化率超過60%,高于中等收入國家52%的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接近30%,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多年超過7%,如期實現了黨的十八大確定的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經濟成績單的背后,小康社會成色究竟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一個都不能少;“覆蓋的領域要全面”、“覆蓋的人口要全面”、“覆蓋的區域要全面”。
全面,就在于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看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他以革命老區阜平為起點,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一場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在全中國范圍內打響。
這是貴州銅仁邊疆村的陳雙全頭一次在家門口參加了小兒子的家長會。一年多以前,全家人還住在深山中的危房里,那里環境惡劣,土地貧瘠,屬于國家一類貧困村,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照顧孩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9月,他們和4000多戶貧困戶一起易地扶貧搬遷到了銅仁市里修建的這個小區,在政府的幫助下,夫妻倆在周邊都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終于團聚在了一起。從深山到城市,從貧困到小康,陳雙全一家的生活變化只是這些年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截至2020年底,我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如今的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達到12588元,年均增長11.6%,增速比全國農村高2.3個百分點;新改建農村公路110萬公里,新增鐵路里程3.5萬公里;飲水、用電、出行、通信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服務實現全覆蓋。
全面,還在于可持續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這3000多張照片組成的北京藍天圖片集讓北京空氣質量的變化一目了然。
2020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54%。中國成為世界上治理大氣污染最快的國家。越來越多的藍天,映射的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和成果。從確定綠色新發展理念到生態文明寫入憲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中國永續發展擘畫出清晰的方向和路徑,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金山銀山就是小康,綠水青山更是小康。如今的中國,一份綠色答卷可圈可點。森林覆蓋率超過23%,新增綠化面積全球第一;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長到14.8平方米;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3.4%;長江干流歷史性實現全優水體;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建立,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深入推進,一塊塊生態環境的短板正在補上。
讓人民群眾擁有獲得感、幸福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宗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一點一滴,都牽掛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頭。
這是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談判小組針對抗腫瘤治療的新藥PD-1和PD-L1單抗類藥物價格進行的一場談判。不斷壓價,為的就是把一些原來需要患者自費支付的新藥、好藥、特效藥納入醫保報銷,讓看病不再難、不再貴。
在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芙蓉學校,同學們正在通過大屏幕與長沙市開福區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同上一節數學課。教學一體機、高速寬帶組成了“云課堂”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正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有機會和城里孩子一起共享優質的教學資源。
每天早上9時,天津市河西區的智慧養老平臺就會自動給近5000名獨居老人撥打電話,一旦電話無人接聽,人工智能系統會立即通知家屬和社區網格員上門,解決了獨居老人突發疾病無人照顧的痛點問題。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幼有所教、住有所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6億人,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享有醫療保障;超過80%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標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總體發展邁進世界中上行列;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形成了遍布全國的養老服務網絡。與此同時,日趨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托舉起越來越多人的“安居夢”。
多年來,小康社會這一奮斗目標的價值指向一以貫之,內涵標準則不斷拓展提高。從擺脫貧困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有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接下來要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新征程上,依然需要我們扭住奮斗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碼全面小康之路心得體會,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解碼全面小康之路心得體會,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焦點訪談最新一期內容觀后感 解碼全面小康之路心得體會】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干部講看齊見行動主題發言稿 領導干部關于講看齊見行動主題發言稿 下一篇: 2021行政文員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