俑之城電影評價 如何評價電影《俑之城》
俑之城電影評價,人道,獸道,俑界,都是有規矩的,人是講誠信的,獸講獸行,俑界將安于天命,俑界的欲望不能太高,人最終要放棄一切。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俑之城電影評價,歡迎大家參考。
身份的困惑,或許是偽命題——評電影《俑之城》
一、是愛人,也是導師
在蒙遠的歷險過程里,對蒙遠而言,史玉扮演了兩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既是蒙遠的愛人,也是蒙遠的導師。從某種角度來說,后者所承擔著更多的重量和責任。
盡管蒙遠有著非常的勇氣和決心,但由于缺少相應的訓練,以至于他并不具備與他的目標相匹配的能力。史玉對于蒙遠的幫助,解決了他所處的尷尬處境。一方面,史玉傳授給蒙遠劍法,另一方面,史玉也多次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保護和幫助著蒙遠。
然而,使得史玉成為蒙遠真正的“導師”的關鍵,還在于她所說的那一句話——“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你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自己”。
二、雜役/銳士,身份之困惑
想要理解蒙遠,首先需要理解為何蒙遠如此堅定地要捕獲地犼。固然,作為大秦的兵俑,蒙遠有著天然的保護家園的責任感。但是,他的私心也一展無遺——他想通過捕獲地犼,來擺脫自己作為雜役的身份,成為一位銳士。
在故事的設定里,雜役世世代代都是雜役,銳士世世代代都是銳士——“是銳士是雜役,都是注定的”。面對著這樣的規定,蒙遠之所以還有勇氣去挑戰,正是因為他的偶像夏侯將軍為他提供了“先例”。
從蒙遠將夏侯將軍視為偶像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蒙遠只有親手戰勝自己的偶像,才能夠實現成長。
正是因為在蒙遠的身上看到了“似我”,所以夏侯才會選擇為蒙遠“解圍”,才會認為蒙遠能夠理解他曾經受到的屈辱和痛苦。
蒙遠和夏侯這兩個角色就像是“雙生子”,他們都曾因出身而飽受欺凌,都曾面對命運的不公發出不甘心的聲音,但是蒙遠卻堅守住了善的底線,沒有像夏侯一樣被欲望吞噬。
縱觀整部電影,除了蒙遠和夏侯兩個角色,其他角色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對于自我身份的困惑,最明顯的就是史玉。如果說在身份問題上,蒙遠和夏侯面臨著相似的困惑,那么史玉則與他們“格格不入”。對于史玉來說,她所困惑的是家在哪里。顯然,無家可歸,也就無法對自我身份進行一個準確的認知。
正因為爺爺是史玉與家唯一的“聯系”,所以爺爺的離世不僅意味著史玉失去了至親,也意味著“家”愈發得飄渺難以把握。
三、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俑
蒙遠終究沒能逃避掉這個問題。經歷了一場歷險之后,蒙遠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亦是故事的主旨所在。
不管是雜役,還是銳士,這些都是來自他者的定義,夏侯的悲劇就在于,他窮盡全部的氣力去迎合眼前的規則,最后淪為了這套規則的傀儡。相比之下,蒙遠則以更高的視野和格局,拋棄了世俗給出的兩個選項,而是創造出了一種新的可能——“只有我能定義我是誰”。
正是因為擁有了“自知”的能力,所以蒙遠在故事的結尾做出了一個并不符合所謂的常理的選擇——他要冒著危險去唐安城,完成自己的承諾,守護史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俑之城電影評價,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俑之城電影評價,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俑之城電影評價 如何評價電影《俑之城》】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七夕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2021 下一篇: 覺醒年代觀后感1000字左右心得體會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