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精選四篇
近期上映的《懸崖之上》,引發觀眾熱烈反響,從暗夜到黎明,每一步,都凝結了無數革命先烈的血與淚。下面是查字典網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一
“屹立懸崖之上而不怯懦的唯有意志堅定之人”??v觀百年黨史,青史留名的英雄有千千萬萬,但有一種英雄雖是“無名”,卻讓無數中國人難以忘記。前段時間,一部講述四位曾在蘇聯接受特訓的特工小組,回國執行“烏特拉”秘密行動,在遭遇叛徒出賣的情況下,與敵特斗智斗勇的電影《懸崖之上》熱映,該劇憑借有血有肉的愛情、親情和戰友情,刻畫了一批為了革命事業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英雄形象,展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力量。
心向黎明——“我要你活著看到天亮”。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時常伴隨著鮮血和犧牲。影片中謝子榮和張憲臣分別被敵特抓捕后,謝子榮因為害怕死亡,選擇屈服投降,而張憲臣本來有機會在周乙的幫助下逃出監獄,但是為了不拖累戰友、不拖累黨的事業,毅然選擇用盡最后一絲力氣,直到最后被槍斃都是笑著離開。這不禁讓人想起“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她為掩護部隊突圍,不幸負傷被俘,日軍對他動用電刑等多種令人發指的酷刑,也沒能讓她開口,日軍一度認為這無法醫學生理來解釋。是的,正是因為有著無數革命先烈,他們始終相信馬克思主義、相信共產主義,相信中國共產黨能為全中國的勞苦大眾帶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將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獻給偉大的革命事業。對當下的我們來說,就是要銘記歷史,心向黎明,賡續傳承好先烈精神。
秘密潛伏——“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周乙是影片中的一位局中局主角,他動與敵人談笑風生、靜又讓人琢磨不透,表面上是敵方的特務,實際上是我方安插在敵特中的臥底,他身陷絕境與敵人斗智斗勇,比任何人都謹小慎微,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在腦海做無數次的演習和考量,這不僅僅是對自己安全的負責,更是整個團隊完成任務的希望和努力。在戰友被槍斃的那一刻,吸煙的手不自覺顫抖,雖然內心翻江倒海、非常自責,卻還要強裝鎮定;看著戰友吞下毒藥,還要大聲地說一句“他媽的,死了”,在黑暗中隱藏眼淚和身體的顫抖,獨自承受痛苦。周乙的身上深刻表現出對戰友的感情和使命的堅守,即便特工小隊一行四人都從這場較量中退出,他還在繼續做著潛伏工作,充分詮釋了“將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的真正含義。
骨肉分離——“活著的去找孩子”。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張憲臣拿到密碼本并擺脫特務的追蹤,本來他可以坐車離開,但是在看到賓館門口的孩子后,選擇下車去找孩子,最終因為找孩子被捕犧牲在監獄中。這個情節讓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張憲臣作為一名資深的特工,應當有著敏銳的偵測能力,他很清楚下車找孩子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危險,那他為什么還會選擇做這樣的事呢?因為早在他們降落到地面,執行任務之前,他就和妻子張郁約定“活著的,去找孩子”。在強烈的情感面前,哪怕是接受了最嚴酷訓練的特工,也是無法壓制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情,“誰人不是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呢”。在黨的百年歷史中,有很多革命烈士,他們是子女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子女、更是另一半的依靠,但在面臨大國和小家的選擇時,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前者,正是因為無數先烈舍小家,才換來今天更多的幸福家。
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二
近期上映的《懸崖之上》,引發觀眾熱烈反響。電影制作精良、故事精彩,演員用心詮釋、演技在線,為我們帶來了一部驚心動魄的諜戰大戲。戰爭年代里,很多地下工作者的故事不為人知,卻終將被歷史永遠銘記。細細感受他們的心路歷程,會發現他們時刻面臨著“三重考驗”。
第一重:背井離鄉、骨肉分離。為了打倒窮兇極惡的敵人,很多共產黨員選擇了“無聲的戰斗”。他們遠離家鄉、父母、妻子、孩子,在祖國的“隱秘戰線”上浴血奮斗。以前通訊不便,也容易暴露身份,所以他們可能很久都不會給家里寫信、打電話。其實他們都是普通人,也會想家、想孩子,但他們更是共產主義戰士,為了人民選擇了逆行。令人痛心的是,有的人再也見不到心心念念的故鄉、溫暖幸福的小家了。
第二重:誤解敵視、身負“背叛”。地下工作者為了掌握敵人核心信息,經常需要“同流合污”。因為這,他們不但要遭受老百姓的“罵聲陣陣”,如“過街老鼠”一樣“不招待見”,也會被不知道“內情”的同志誤解,背負一個“背信棄義”的“污名”。我們平常工作生活中受到一些誤解委屈,都可能會難過很久,他們卻獨自一人默默承受著,這到底需要多大的力量啊?可即便這樣,他們的信仰始終堅定,他們的眼神永遠堅毅。
第三重:危險叢生、如履薄冰。他們隱藏了身份、個性、信仰,甚至為了取得敵人信任,被迫做出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他們干的是“刀尖舔血”的工作,一個細節沒注意到就可能會被敵人發現,影響戰線全局。這樣的心理壓力,是讓人難以想象的。比起正面戰場的炮火連天,這樣的敵后深入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氣。對比現在工作中的挫折也好、壓力也罷,我們實在不好意思再說自己“活得辛苦”。
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三
近日,諜戰片《懸崖之上》熱映,影片以“烏特拉”行動為主線,光影流轉間,一場雪與血、冷與熱的交鋒于“懸崖之上”上演,感動之余,深感唯信仰之堅,方可支撐“隱秘而偉大”的英雄群像。
因為信仰,血肉之軀,可以點燃火種;因為信仰,凡俗之力,亦能托舉黎明。
視死忽如歸——“雪白”背景中雕刻著“血紅”的信仰底色。蒼茫大地,雪花紛飛,張憲臣以生命為代價行惑敵之計,一往無前奔赴死亡,車燈點亮無終的前途,陰影籠罩殘破的身軀,他將身影與明天融于雪夜,只因一顆赤心不滅。楚良將生的希望留給戰友,孤身輾轉陋巷,抗爭至最后一刻,以藥丸為“最后一顆子彈”,決然赴死,只為保守黨的秘密,只為保護眼前的同志。片中,幾位特工無數次提起“烏特拉”,“烏特拉”俄語意為“黎明”,為了共產主義之光照進現實,多少仁人志士以生命當旗幟,無畏擁抱死神,身軀倒下之際,一座精神豐碑巍然矗立。信仰不滅,前行必有曙光。天亮之后,冰消雪融,山清水秀,一派錦繡圖景,正是張憲臣們慷慨犧牲,無畏奮斗,以一腔熱血涂染而就。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冷峻”基調中流淌著“熾熱”的信仰溫度。影片中,主要色調是清冷的,人物表情是冷峻的:火車上的兩組人員,因特務在旁,只可壓抑相認的渴盼,遙遙相望一眼竟是永別;張憲臣決定犧牲之際,下車后又跌跌撞撞地回來向周乙交代道,“還有一件小事就是我的兩個孩子”;戰友慘遭酷刑,壯烈犧牲時,周乙都在現場,卻只能強忍悲痛,面無表情……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親人、戀人、戰友都是他們的美好牽掛,他們舍小家為千萬家,舍私情為家國計,冷峻面目下,是洶涌澎拜的無私大愛和滾燙執著的堅定信仰。
因有明天的信仰,才有天明的篤定。“我們還能看到天亮嗎?”“我要你活著,看到天亮!”片尾,周乙與小蘭的一番對話,簡單卻直擊人心。山河動蕩,列強環伺,“懸崖之上”的先輩們前赴后繼的犧牲與付出,都是為了能夠使后來者“看到黎明”,一個萬物可愛、諸事可喜的天亮,也就是當下的幸福生活。行文至此,不由想起前段時間網上刷屏的一句話,“《覺醒年代》的后半部就是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從暗夜到黎明,每一步,都凝結了無數革命先烈的血與淚。天亮以后,我們不應忘卻。沒有“懸崖之上”的英雄,哪有燈火里的中國?青年一代的我們,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賡續先烈精神,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信仰偉力激發青春動能。
天亮以后,正當闊步前行!
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四
百年黨史,是一部飽經滄桑、艱苦卓絕的斗爭史,紅色中國的萌芽,是伴著狂風暴雨、轟雷閃電成長起來的,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灌溉茁壯的。近期上映的一部影片《懸崖之上》,就用我黨革命初期在敵統區隱秘戰線的一段歷史,揭示了革命成果的來之不易,也警示作為新一代青年的我們,在新的世界變局之下,仍然要秉持初心、篳路藍縷,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去贏得光明的未來。
青年人要有信仰、有精神。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整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在影片中,我黨多名地下工作者為了完成任務而英勇獻身,有的遭受百般折磨而不屈服,有的為了保守秘密而選擇犧牲自我,也有的為了發揮更重要作用而長期潛伏在敵人身邊。他們或許來自五湖四海,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忠貞不移,對拯救國家于危難的堅定執著。“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遠望革命先輩前仆后繼的背影,當代青年人更應該審視自我、升華內心,更加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論時代如何更迭,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應風雨如磐不動搖,永遠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青年人要肯奮斗、肯擔當。艱苦奮斗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動力。影片的開場,主角們面臨的就是叛徒出賣、特務環伺、聯系中斷的逆境,但他們硬是靠著膽識和謀略一次次化解危機,用鮮血、汗水和淚水不斷校正偏離的“航向”,直至不惜用生命換來勝利的曙光。而在影片結尾,活下來的年輕黨員在完成了生與死的洗禮后,毅然接過了斗爭的旗幟。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作為青年一代,要時刻認清國內外局勢的復雜性和家國事業的艱巨性,堅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把吃苦精神和奮斗意識銘刻于思想深處。歷史是不斷向前的,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當代中國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始終在困難和挫折中砥礪品質,在實干和奮斗忠追逐偉大。
青年人要強心智、強本領。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青年人施展才華、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青年人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影片中,令人嘆為觀止的除了我黨地下工作者堅韌的意志品質外,更不乏對他們遇事沉穩、處事果斷、思維敏捷、本領高超的敬佩之情。他們料敵機先、處變不驚的破局能力和槍械、格斗、醫療、破密等扎實技藝,是保證任務完成的基礎,而每一項本領無不是通過大量學習和實踐而得來的。“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無論是成就人生理想,還是擔當時代使命,青年一代都要珍惜韶華、不負光陰,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思維視野、認知水平跟上時代發展,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百年前的華夏,先驅者需站在懸崖之上眺望黎明,而百年后的中國,我們依然要在前進中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路,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前路已然清晰,奮斗正要當時,愿每一個新時代的青年人都能繼承前人的事業,進行今日的戰斗,進而開辟明天的道路。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站。
【黨員觀看紅色愛國電影懸崖之上觀后感精選四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描寫鳳凰古城的作文 描寫鳳凰古城的作文景物 下一篇: 調整心態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