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二號發射的意義 神州十二號發射成功的意義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今天上午發射成功了,這代表了人類在太空的持續存在,此次發射將改變幾十年來美俄主導的太空格局。下面是查字典網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神州十二號發射成功的意義,歡迎大家參考!
神州十二號發射成功的意義
今天,倍受關注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看上去,這次發射和以往的神舟發射沒什么區別。但它卻可能是人類載人航天領域二十多年來最重要的事件,其意義和影響可能要超過美國載人龍飛船的服役。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次發射標志著太空格局的重大改變,具有歷史性意義。
空間站已經有整整50年的漫長歷史。如果從功能角度來劃分,空間站大致可以分為試驗型和實用型兩種。前者以工程試驗為主要目的,解決可行性問題。后者則將科學實驗作為主要目的。
禮炮一號和天空實驗室分別是蘇、美第一個試驗型空間站。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嚴格意義上也是一個試驗型空間站。和平號、國際空間站和剛剛開始建設的中國空間站則分別是前蘇聯、美國(為主)和中國的第一個實用型空間站。到目前為止,中美俄是空間站的僅有玩家。
人類離開地球開始在太空生活,從宏觀視角看,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從微觀角度,各國試驗型和實用型空間站的首次載人任務,也是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們來盤點一下。
1971年6月6日,三名前蘇聯宇航員乘坐聯盟11號飛船發射上天。次日,飛船和4月19日發射的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禮炮一號(大小和中國天和艙同級)實現對接。他們在空間站上生活了24天。但返回地面時發生了悲劇。由于座艙漏氣,又沒穿艙內宇航服,三名宇航員窒息而亡。這次任務創造了歷史,但虎頭蛇尾,令人唏噓。
1973年5月23日,三名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飛船升空。9天前,一枚土星五號巨型火箭將重達82噸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送入了軌道。但發射過程中巨大的氣動力將空間站一側的太陽電池翼撕了下來,另一個則被卡住無法展開。為了挽救空間站,阿波羅宇航員在和天空實驗室對接成功后馬上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太空修理艙外活動。他們將一面遮陽帆擋在了空間站一側,使艙內的溫度得以下降,同時展開了剩下的那塊太陽帆板。離開地球28天后,他們凱旋而歸。和禮炮一號首次任務相反,這是一次蛇頭虎尾的任務。
1986年3月13日,兩名前蘇聯宇航員乘坐聯盟T-15號飛船升空,兩天后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成功。和平號空間站核心艙于2月20日發射,是前蘇聯在六個禮炮號空間站(尤其是禮炮六號、七號兩個長期生活空間站)積累的經驗基礎上研制的實用型模塊化空間站。它對接的五個專用實驗艙為大量實驗創造了條件。至7月16日脫離和平號返回地球,他們在和平號上生活了四個月。
期間他們還駕駛聯盟飛船脫離和平號,來到即將退役的禮炮七號空間站,將因宇航員生病提前返回而留下的實驗設備和重要物件帶到和平號上繼續利用。這次任務非常成功,為和平號長達15年的傳奇生涯開了個好頭。
1998年12月4日,奮進號航天飛機攜帶美國團結號節點艙和六名宇航員發射升空,兩天后和國際空間站唯一在軌艙段曙光號對接,開啟了國際空間站的在軌建造過程。然而,無論曙光號還是團結號,都沒有支持宇航員生活的必要設施。奮進號機組在完成空間站建造任務后隨航天飛機返回地面。
此后兩年,國際空間站大部分時間處于無人狀態。直到2000年7月,俄羅斯星辰號核心艙發射成功并對接到國際空間站。該年11月2日,第一個長期機組才來到空間站,開始了至今已有20年的連續載人飛行。
2011年6月16日中國神舟9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隨后在18日和天宮一號對接成功。三名宇航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太空生活了13天后返回地球,使中國成為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經驗的國家。這次飛行從技術上說非常類似于1971年聯盟11號的禮炮一號之行,只是中國完成得非常成功。
縱觀這幾個歷史時刻,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它們的時間間隔分別是2、13、12、13年。除了蘇美最早的試驗空間站間隔只有兩年,其余均為十多年一次。最后一個時刻距今天也是十年。這說明空間站具有極高的門檻和難度,不是誰都能玩得起來的。再仔細看,前四個時刻蘇美交替,后來則是中國。很明顯,太空中的格局或力量對比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實力新玩家已經出現。
今天神舟12的成功發射是又一個重要歷史時刻。中國空間站是集歷史上空間站經驗之大成而設計的實用型空間站。神舟12的任務和1986年的聯盟T-15號很相似,目的是為后續空間站的建造和利用開好一個局。
和前面幾個歷史時刻一樣,面對全新的空間站、全新的技術、全新的任務,第一個乘員組一定會遇到很多挑戰。但請相信中國航天的實力。中國空間站比美蘇第一個試驗型空間站技術成熟得多,比和平號更完善,比國際空間站更有效。神舟12號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神舟12號的成功發射及中國空間站的首次入駐和20多年前國際空間站的首次入駐具有相似的意義,都代表了人類在太空的持續存在。所不同的是,這次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它將改變幾十年來美俄主導的太空格局。
其實看看太空中的人口變遷也能印證這一點。
1970年代后期隨著禮炮六號的發射,太空中出現了長期生活在空間站的“常住居民”,那時是三個蘇聯人。
1990年代,是美俄空間合作的蜜月期,美國宇航員進駐和平號。太空常住居民變為兩個俄羅斯人、一個美國人。
2001年國際空間站開始長期載人后仍然維持三人,國籍變為美俄歐日混雜,但美俄都至少維持一人。
2009年國際空間站開始六人常駐,太空人口也增加到六人。去年,四座的載人龍飛船投入運行,常住太空人口再增一人至七人。
神舟12號的發射,使得太空中的常住人口一下子增加到了兩位數,十人!我們在太空中的人口比例已經不輸美俄。
我們從這里看到的,不僅是太空中力量對比的變化,也代表了國家綜合實力的消長。太空只是一場歷史性大變局的局部。我們正在親歷歷史。祝福中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神州十二號發射成功的意義,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神州十二號發射成功的意義,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站。
【神州十二號發射的意義 神州十二號發射成功的意義】相關推薦文章:
意識形態工作專題黨課講稿 2021年意識形態專題黨課講稿文本
上一篇: 居里夫人傳讀后感800字 居里夫人傳讀后感三篇 下一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800字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800字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