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7年前的今天,1927年9月7日 (農歷八月十二),南昌起義軍受挫。
1927年9月7日,中共葉挺部向長汀開拔,譚平山率各機關,李立三負責運送傷病員,先后跟進,由周士第率部殿后。因安置負傷官兵及籌款困難,起義部隊行動異常緩慢。
在長汀,前委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討論:關于政權的組織形式,決定仍沿用國民政府名義,以免受外國干涉;譚平山為委員長。財政政策,由于在長汀靠商會籌款上了當。決定仍實行對土豪劣紳沒收糧食財產和罰款的政策。
在討論攻取東江的計劃時,周恩來、葉挺主張以主力軍由二河壩經松口取梅縣,再經興寧,五華取惠州,以小部分軍力趨潮汕,料敵人恐慌已極,可不戰而下。賀龍、劉伯承與俄顧問等主張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份兵力于三河壩監視梅縣之敵,再經揭陽出興寧、五華取惠州。一般軍官因長期行軍之后,均欲得地休息,多贊成第二種主張,于是決定采用第二種主張。
9月27日,南昌起義總指揮部得錯誤情報,說有敵千余人集中在湯坑,即決定將駐揭陽的第二十四師和第一師全部調往湯坑方面。午后1時許,起義部隊前鋒,進至山湖之套溪右側丘陵地區,與敵王俊部接戰。工俊部潰不成軍,殘部向湯坑方向逃去。傍晚,起義部隊復與竹竿山對面丘陵地的薛岳部交火。28凌晨,起義部隊占領薛岳部竹竿山及右翼丘陵陣地,前鋒部隊乘勝向分水材前進,
奉李濟深命支援薛、王兩部的第十一市陳濟棠、余漢謀部,搶先抵達分水村。兩軍前鋒遭遇,起義軍奮勇猛沖,突至村內巷戰,兩軍反復激烈沖殺,力爭奪制高點,兩軍后續部隊源源投入戰斗。激戰至29日凌晨,起義軍傷亡官兵2000余人。已無力再戰,遂下令退卻;上午10時左右至揭陽城后不久,又向潮州撤退。30日,揭陽淪于敵手。
乙巳年七月十六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