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9年前的今天,1925年8月20日 (農歷七月初二),國民黨左派廖仲愷被刺。
廖夫人何香凝(左二)及其子女廖承志(左一)、廖夢醒(右一)在廖仲愷遺體旁
1925年8月20日,孫中山最忠實的朋友和同志廖仲愷被刺。當日上午8時,廖仲愷偕夫人何香凝驅車去廣州國 民黨中央黨部,參加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0六次會議。當車開到黨部門前時,突然竄出六七名暴徒向他們射擊,廖仲愷 身中4彈,在送往醫院途中去世。
據悉,兇手當場被擊傷一名,在兇手身上搜出“紅十字會廣州分會會員證”一個,上填陳順名字,并有“十四年八月 四日由建國軍粵軍南路第一司令梅光培發給的槍照一張”。調查此案的“廖案調查委員會”認為,此案是由胡漢民策劃發生的 。涉嫌此案的林直勉、張國楨、梁鴻楷、招桂章、梁士鐸、楊錦龍等被捕,胡毅生、朱卓文等逃往香港。
國民政府立即進行人事調整,由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組織特別委員會,主持政治、軍事、警察等事務。古應芬暫 時代理廖仲愷財政部長一職。
廖仲愷,原名恩煦,又名夷白,筆名屠富、淵實。廣東歸善人。1877年(清光緒三年)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 金山。少時在美國讀書。1893年陪母親歸國。1896年赴香港攻讀英語。1897年10在廣州與何香凝結婚。190 2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期間結識孫中山、黎仲實、朱執信等,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大學畢業回廣州,后赴 北京參加留學生科舉考試,考中法政科舉人,被清政府派往吉林任翻譯等職。武昌起義后,脫離“清幕僚”身份,回廣州任廣 東省軍政府總參議,兼理財政。
1913年7月“二次革命”失敗,隨孫中山亡命日本。1916年隨孫回國,協助孫反袁護法、籌措經費。191 8年護法失敗,離廣州去上海。翌年8月與朱執信等創辦《建設》雜志,翻譯《進步與貧乏》、《全民政治》等著作。192 2年秋受孫中山委托,與蘇俄代表越飛在日本東京會談,草擬《孫文越飛宣言》。1923年10月與李大釗等5人籌劃改組 國民黨,修訂黨章。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除繼任廣東省省 長、財政部部長外,先后兼任國民黨工人部部長、農民部部長、軍需總監等職。1925年3月,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6 月,參加鎮壓楊希閡、劉震寰的叛亂。8月20日,廖與何香凝出席國民黨中央常務會議,在中央黨部門前,遭國民黨右派指 使的暴徒暗殺。
廖仲愷遺體于同年9月1日安葬在廣州駟馬崗朱執信墓左側。1935年9月1日移葬于南京紫金山孫中山陵側。
廖仲愷
廣州群眾為廖仲愷送葬
被擊斃的射殺廖仲愷的兇手之一
乙巳年閏六月廿七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