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3年前的今天,1941年6月3日 (農歷五月初九),冀中人民對軍展開地道戰和地雷戰。
把地雷埋在公路上
1941年6月,隨著反“蠶食”斗爭的日趨尖銳、殘酷,冀中蠡縣一區的群眾在斗爭實踐中總結經驗,逐步把孤立的隱蔽洞改造成地道。冀中區黨委及時推廣了人民群眾在對敵斗爭中改造平原地形的這一創舉,并在斗爭中不斷完善。許多地方形成房房相通,村村相聯,進出方便,能藏、能防、能打、能機動的完整的戰斗地道體系。地道戰與地雷戰和其他多種斗爭形式相結合,成為堅持平原作戰的有效辦法。
6月,中共冀中區委召開組織工作會議,總結反“蠶食”斗爭的經驗,研究對日斗爭策略。會議期間舉辦地雷展覽,介紹了第七軍分區開展爆炸運動的經驗,隨后各根據地普遍推廣,軍民協力,自力更生制造炸藥、地雷,形成群眾性的爆炸運動,后通稱地雷戰,此戰法成為消滅日軍的重要方法之一。
民兵在地道口抗擊進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