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20日 (農歷冬月廿三),美軍入侵巴拿馬紀實。
高高在上的美國入侵者--巴拿馬街頭,美國士兵正在享受一位巴拿馬老人的服務
1989年12月20日凌晨,巴拿馬的居民大部分已沉入夢鄉。雖然前幾日巴拿馬國防軍和運河區美國駐軍之間發生幾起槍擊事件,雙方虎視眈眈,劍拔弩張,但眼下似乎一切平靜如常。然而,一場震驚世界的軍事入侵行動卻迅即來臨。
午夜過后,首都巴拿馬城的人被炸彈的聲響驚醒。接著,1時許,猛烈的炮火和密集的機槍掃射劃破夜空。巴政府最高首腦諾列加將軍的國防軍司令部中彈起火。國家電臺傳出“美國佬來啦!美軍入侵巴拿馬!”的呼叫。國家電視臺反復播出巴國旗圖案。
這是美國自越南戰爭后發動的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代號“正義事業行動”,主要目標是推翻諾列加政權,將諾列加本人抓獲。
隸屬于美軍“南方司令部”的1.3萬名當地駐軍兵分5路,同時向巴拿馬城及其周圍目標發起突然襲擊。美軍特種部隊攻擊了城西南方里奧哈托鎮的巴國防軍兩個連;乘武裝直升機的空降兵占領了城東郊外的托里霍斯國際機場;美軍并占領了馬登水壩和發電廠,封鎖了交通要道。
美軍在巴拿馬城遇到頑強抵抗。激戰持續到拂曉,巴國防軍總部基本被美軍輕型坦克和火炮夷平。總部附近高層建筑火焰熊熊,濃煙蔽日。但諾列加卻早已不知去向。
至日落前,美軍得到本土等82空降師、第5步兵師機械化營等數千名部隊增援,總兵力達2.4萬人,大大超過1萬多人的巴國防軍。此外,另有約1萬名官兵正從美國東、西、南部軍事基地向巴拿馬趕來。
華盛頓五角大樓作戰室里,國防部長切尼、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將軍通宵坐鎮。軍方當晚宣布,“關鍵軍事目標已經實現,有組織的抵抗已被粉碎”。但同時承認,整個局勢“既未完全控制,也未失去控制”。從巴拿馬傳來的消息說,在巴拿馬城和第二大城市科隆雙方仍在交火。忠于諾列加的軍隊在首都城外“瑪麗奧特”飯店扣押了40余名美國人質。一天之內巴方軍人和平民至少100人喪生,1000余人受傷。
諾列加的去向是個謎。晚8時左右,就在巴國家廣播電臺被火箭擊毀前,廣播中傳出諾本人不到1分鐘的簡短講話。他以平靜的語氣說,“這里是曼紐埃爾·安東尼奧·諾列加……我向國防軍、全體巴拿馬人致敬!我們絕不后退一步,必須抵抗,前進直到勝利……”美軍方已懸賞100萬美元活捉諾本人。鮑威爾將軍下令美軍挨家挨戶搜尋諾列加的下落。此間人士認為,雖然美軍的大規模進攻已告結束,但戰斗并未平息,事態仍在發展中。巴拿馬今天不時地傳出槍聲和爆炸聲。午夜時分在美軍基地宣布就任巴總統、副總統的恩達拉、福特和阿里亞斯,立即得到美國的承認。
華盛頓這日積雪滿地,天氣奇寒。從早至晚,白宮、國會、國防部、國務院等軍政首腦幾乎全體出動,為這次入侵行動辯護。稱美國的軍事行動是為了保護美在巴的利益和僑民安全,“符合國際法”。但軍方承認,“正義事業行動”作戰方案至少已醞釀了幾個月,并經實戰演習。
美軍悍然入侵巴拿馬的消息已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除英國首相瑪·撒切爾支持布什的“勇敢決定”外,拉美、歐洲等多數國家均同聲反對。美國國會兩黨主要領導人都表態支持白宮的行動,但一位加州議員指責此舉是“炮艦政策的嗜殺行為”。在巴拿馬失去親人的家屬今天淚流滿面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一位丈夫參戰的婦女說,“今年的圣誕節真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