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20日 (農歷十月廿四),古巴導彈危機宣布結束。
高空偵察機拍攝出的古巴一個裝備就緒的導彈基地
1962年11月20日,導彈運走
古巴導彈危機(英語:Cuban Missile Crisis),又稱加勒比海導彈危機,是1962年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的原因是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
整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全世界反殖民主義浪潮風起云涌的時代,很多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國家紛紛獨立。遠在加勒比海的古巴,也發生了革命,推翻了親美賣國、貪污腐化的巴蒂斯塔政權。這場革命的領導者就是著名的菲德爾·卡斯特羅。
在古巴革命勝利之初,并未引起世界的重視,因為中、南美州一向是動蕩不安的,各種政變和革命不斷發生。最初美國試圖拉攏古巴新政權繼續走半殖民地道路,希望能繼續維持美國在古巴的特權:如駐軍、治外法權、特殊商業利益等等。但是古巴人民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獨立自由的古巴。于是美國就開始著手顛覆古巴新政權了。
1961年1月,美古斷交。1961年4月,發生了著名的“豬灣事件”,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下,由美國海空軍提供支持,1400名全副武裝的古巴流亡分子在豬灣登陸,企圖突襲并推翻古巴革命政權。然而這次行動遭到了可恥的失敗,古巴軍隊全殲了這些叛徒,400名叛徒被打死,1000人被活捉。當時中國與古巴的情況非常相似,東南沿海地區也不斷受到美蔣特務武裝的騷擾,有時規模達到上萬人,但總是被中國軍民打得落花流水。因此卡斯特羅特從豬灣繳獲的戰利品中特地挑選出一件禮物送給毛澤東主席,現在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的禮品館里。這是一支美軍制式的M1911A1型手槍,槍柄上鑲有一塊灰色的金屬牌刻著它不凡的來歷。按美國顛覆外國政府的慣技,低成本低風險的代理人戰爭失敗之后,就輪到美國軍隊赤膊上陣了。當時的古巴軍隊非常弱小,主要裝備是輕武器,顯然無法抵擋美國的入侵。因此只有求助于蘇聯的幫助。
蘇聯向古巴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派出了顧問團。但這遠遠不夠,因為古巴距美國僅140公里,距蘇聯11000公里,蘇聯也沒有能力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和美國對抗。正如后來的歷史證明美國沒有能力在越南和中國對抗一樣。
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面對美國的核優勢,一直熱衷于發展火箭核武器,一直對常規部隊建設采取壓制的態度。因此,當時赫魯曉夫手中只有一張牌可打——中程彈道導彈。蘇聯決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彈道導彈,這一行動如果成功,將改變蘇聯在美國核武器包圍之下的不利地位。對古巴來說,蘇聯導彈可以平衡美國的軍力優勢。因此,1962年6月,蘇聯和古巴簽署了部署蘇聯導彈協定。揭開了古巴導彈危機的帷幕。
肯尼迪總統在白宮會見前蘇聯外長和駐美大使
安理會討論古巴導彈危機
評論:世界都松了一口氣。
乙巳年十月初一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