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3日 (農歷十月十二),國際受控核聚變研究國際會議開幕。
1986年11月13—20日,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持的第十一屆等離子體物理及受控核聚變研究國際會議在日本京都舉行。
美國、日本、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研究人員發表的有關托卡馬克型核聚變裝置的研究報告引起與會者的廣泛注意。托卡馬克型核聚變裝置是把氘和氚等輕元素加熱到1億度以上,使原子核和電子成等離子體狀態,并用磁場將它約束在環型真空容器中,引起核聚變反應,同時產生巨大的能量。由于受控核聚變的主要燃料——氘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之中,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因此受控核聚變產生的核能被科學家看作是最有希望的能源。
目前,世界上有三座大型托卡馬克型核聚變試驗裝置正在進行臨界等離子體的3個條件(溫度1億度、約束時間1秒、1立方厘米的中子密度為50萬億個)的試驗。這三座大型托卡馬克型等離子體試驗裝置是日本的“JT—60”、美國的“TFTR”和歐洲共同體的“JET”。歐洲共同體原子能機構的科學家在報告中說,“JET”試驗裝置在試驗中,已使臨界等離子體的3個條件,即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以上、磁場約束時間是0.6秒、1立方厘米的中子數密度為25萬億個。美國的學者在報告中說,美國的“TFTR”試驗裝置的試驗,也使溫度達到1億度以上、約束時間0.15秒、中子數密度為30萬億個。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報告說,日本在“JT—60”試驗裝置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連續運轉。日本的“JT—60”裝置的“高頻加熱”裝置是通過電磁波加熱等離子體的,用這種方法攻下了在短時間內進行連續運轉的難關。日本、美國、歐洲共同體發表的對托卡馬克型核聚變裝置的研究成果表明,對托卡馬克型核聚變裝置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績,也表明向托卡馬克型核聚變反應堆的實用階段邁進了一步。
日本、美國、西歐國家、中國、蘇聯等43個國家和地區、機構的七百多名核聚變研究人員和學者出席了會議。
乙巳年九月廿四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