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8年前的今天,1916年10月31日 (農歷十月初五),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黃興病逝。
穿戎裝的黃興
1916年10月31日,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黃興病逝。
黃興(1874年生),湖南善化人。1902年被選派去日本留學,就讀于東京弘文學院,接受革命思想。先后參與《湖南游學譯編》和《湖北學生界》的創辦工作,積極參加了“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的活動。旋回國進行革命活動。不久,在長沙成立華興會,被推為會長。武裝起義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日本與孫中山籌劃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執行部庶務長,居協理地位。從1907年起,協助孫中山發動多次武裝起義。1911年和趙聲等領導廣州起義(黃花岡之役),親率敢死隊進攻總督署。武昌起義后,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1912年出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臨時政府北遷后,任南京留守府留守。1913年“二次革命”中,在南京任討袁軍總司令,失敗后至日本。1914年因與孫中山組黨意見不合,拒絕參加中華革命黨。1916年袁世凱死后,返回上海,和孫中山恢復往日關系。10月31日在上海病死。黃興自1905年同盟會成立以來,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近10年中,在革命黨中之地位和作用,僅次于孫中山,當世并稱孫、黃。他為推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創建中華民國所建立的功勛,光照史冊。黃興死后,安葬于長沙岳麓山。章太炎挽聯云: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確實評價了黃興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