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3年前的今天,1771年1月5日 (農歷冬月二十),蒙古土爾扈特部在渥巴錫率領下回歸清朝。
明朝崇禎年間,漠西蒙古的一支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因與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暉臺吉(噶爾丹之父)相處不睦,便率部眾離開了原來的牧地塔爾巴哈臺,(今新疆塔城一帶)西遷到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北與沙皇俄國為鄰。最初沙俄與它進行互市,后土爾扈特部勢力漸漸衰落,常受到沙俄的控制和欺壓。從順治年間起,他們不斷派人到北京“奉表人貢”。康熙年間,清朝也曾派圖理琛等人前往伏爾加河下游去看望這些遠在西方的同胞。
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他們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舉行反對沙俄的起義。
1771年1月5日(清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渥巴錫率部眾17萬人踏上回歸祖國之路,沿途戰勝了追襲阻攔的沙俄軍隊,于6月勝利回到祖國,并受到乾隆帝的熱情接待。在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廟”中堅有《土爾扈特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塊石碑。它是祖國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