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附暖宮丸
組成艾葉(大葉者,去枝、梗)90克 香附子(去毛)180克(俱要合時采者,用醋1升,以石罐煮一晝夜,搗爛為餅,慢火焙干) 吳茱萸(去枝、梗) 大川芎(雀腦者) 白芍藥(酒炒) 黃耆(取黃色、白色軟者)各60克 當歸(酒洗)90克 續斷(去蘆)45克 生地黃30克(酒洗,焙干) 官桂1.5
安神鎮驚丸2
組成人參 白術(去蘆) 茯神(去皮、木) 當歸(酒洗) 生地黃(酒洗) 酸棗仁(炒) 麥門冬 半夏(姜汁炒) 枳實(麩炒) 黃連(酒炒) 竹茹 山梔(炒)各等分 甘草0.9克 辰砂1.5(研末)用法上藥除辰砂外,研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50丸,空腹時用棗湯調辰砂少許送下
八仙糕1
組成枳實(去瓤,麩炒)120克 白術(陳壁士炒)12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陳皮(炒)60黨 干山藥120克 蓮肉(去心、皮)60克 山楂肉(去核)60克 揀參30克(氣盛者,用砂仁30克代之)用法上藥為末。用白梗米5干克,糯米1干克打粉,用蜜1.5升,入藥末和勻,如做糕法,先就籠中劃
白降丹
組成朱砂 雄黃各6克 水銀30克 硼砂15克 火硝 食鹽 白礬 皂礬各45克用法先將朱、雄、硼三味研細,入鹽、礬、硝、皂、水銀共研勻,以水銀不見星為度。用陽城罐一個,放微炭火上,徐徐倒藥入罐化盡,微火逼令干取起。如火大太干則汞走,如不干則藥倒下無
白敬宇眼藥
組成珍珠(豆腐炙)15克 麝香7.5克 熊膽60克 冰片486克 硇砂3克 爐甘石(煅)495克 石決明(煅)300克 海螵蛸(去殼)283.5克用法共研為極細粉,過羅,混合均勻。裝瓶重0.39克。膏劑:加凡士林油19.2千克,液體石蠟1.92千克,混合均勻后,裝瓶管。每管重1.2克。用玻璃針沾冷
艾煎丸
組成人參 川芎 菖蒲各30克(節密,炒) 熟艾120克(糯米飲調作餅,焙干) 食茱萸(湯洗) 當歸各22克 白芍藥 熟干地黃各45克用法上為末,煮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酒、飲任下。功用補營衛,固經脈。主治婦人崩漏,小腹滿痛。
阿膠雞子黃湯
組成陳阿膠6克(烊沖) 生白芍9克 石決明15克(杵) 雙鉤藤6克 大生地12克 清炙草1.8克 生牡蠣12克(杵) 絡石藤9克 茯神木12克 雞子黃2枚(先煎代水)用法水煎服。功用滋陰熄風。主治傷寒邪傳少陰,水虧火亢,液涸動風,筋脈拘攣,手足瘈疭者。
八寶回春湯
組成附子(炮) 人參 麻黃(去節) 黃芩 防己 香附子(去毛) 杏仁(去皮) 川芎 當歸各30克 茯神45克 陳皮30克 防風30克 白芍藥150克 沉香15克 半夏45克 川烏15克(炮) 桂枝30克 白術60克 天臺烏藥15克 干姜30克 黃耆90克 甘草30克 熟地黃30克 生干地黃30克用法上藥二
阿膠散4
組成熟地黃60克 白芍藥 艾葉 當歸 甘草 阿膠 黃耆各30克(一方有川芎)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至210毫升,去滓溫服,無時。主治妊娠不問月數深淺,或因跌仆,或因毒藥,胎動不安,腰痛腹滿;或胎漏下血,短氣乏力者。
菝葜湯
組成菝葜30克用法上藥銼如豆大。用水38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早、中、晚各一次,溫服。后以藥調補。功用溫脾補腎。主治腎虛,小便數而渴,形瘦體虛,舌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