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教育知識競賽試題答案 民族團結教育知識競賽題庫
民族團結教育月知識競賽題庫
單選題
1、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C)。
A、 藏族B、蒙古族C、壯族
2、印在人民幣上的我國四種少數民族文字是(A)。
A、藏文、蒙文、維文、壯文;
B、藏文、哈薩克文、滿文、壯文;
C、苗文、回文、彝文、蒙文;
3、(A)年開始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
A、1983年B、1982年C、1985年
4、我國世居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C),共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
A、廣西 B、西藏 C、云南
5、我國共有(A)個少數民族。
A、56 B、57 C、55
6、民族是人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有(B)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A、共同區域、共同生產生活B、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
C、共同的文化底蘊、共同的生活習慣
7、漢代,新疆開始被稱為(A)。
A、西域 B、樓蘭 C、西洋
8、在我國公民個人的民族成份依據(C)來劃定。
A、父親的民族B、母親的民族C、父親或者母親的民族
9、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鄧恩銘是(A)民族。
A、水族 B、瑤族 C、傣族
10、“五四”運動中,與周恩來等共同領導了天津愛國運動的劉清揚烈士是(C)民族?
A、漢族B、維吾爾族C、回族
11、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是(B)
A、占68% B、占64% C、占69%
12、(A)族有著“游牧民族”之稱。
A、蒙古族 B、藏族 C、羌族
13、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B)個人口較少民族。
A、20 B、22 C、23
14、我省哪幾個少數民族為世居民族?(A)
A、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 B、藏族、回族、撒拉族
C、土族、撒拉族、蒙古族
15、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B)
A、滿族B、壯族C、維吾爾族D、回族
16、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于( A )。
A.1958年3月5日 B.1960年5月1日 C.1955年4月15日 D.1957年6月1日
17、廣西少數民族眾多,境內生活著壯、瑤、苗、侗等( B )個世居民族。
A. 14 B.12 C. 16 D.10
18、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C )。
A、赫哲族 B、高山 C、珞巴族 D.黎族
19、(B)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散居全國、分布最廣的民族。
A、壯族 B、回族 C、滿族 D.瑤族
20、自治地方數量最多的民族是苗族,包括(A)個自治州、21個自治縣。
A、6 B、7 C、8 D.9
21、代表56個民族歡樂祥和的“民族大團結”郵票在( B )年隆重發行。
A、1996 B、1999 C、2001 D、2002
22、下列民族中哪個民族是新中國成立后更改族稱的?B
A.普米族B.德昂族C.基諾族D.保安族
23、下列民族中哪個是國務院確認的第55個少數民族?C
A.門巴族B.珞巴族C.基諾族D.仫佬族
24、中國近現代“民族”一詞的來源B
A.中國自古固有的B.從國外引進的C.中國近代自造的D.從外文中譯造的
25、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最后被確認為一個少數民族的是C
A.土家族B.赫哲族C.基諾族D.畬族
26、中國古代“民族”一詞最早出現于何時B
A.西漢時期B.南北朝時期C.唐朝時期D.宋朝時期
27、建國后,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將“索倫族”更改為C
A.土家族B.赫哲族C.達斡爾族D.畬族
28、對民族發展起到精神紐帶作用的因素是B
A、共同語言B、共同文化C、共同族源D、共同心理認同
29、我國有22個少數民族使用著(D )種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傳統文字,有的是新創文字。
A. 25 B. 26 C. 27 D. 28
30、憲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C)的義務。
A.國家統一和穩定 B.國家穩定和發展
C.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 D.統一和團結
31、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A)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A.聚居 B.散居 C.雜居 D.群居
32、民族區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自1984(D)年起施行。
A.7月1日 B.8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33、(B)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A.2007年 B.2001年 C.2003年 D.2005年
34、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經建立,未經法定程序,不得(C)
A.改變隸屬關系 B.改變名稱 C.撤銷或者合并 D.改變行政級別
35、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的時間是(D)。
A.1947年1月1日 B.1947年3月1日
C.1947年4月1日 D.1947年5月1日
36、下列不屬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C)。
A.自治縣 B.自治旗 C.民族鄉 D.自治州
37、《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是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規,于(B)起施行。
A.2004年10月1日 B.2005年5月31日
C.2006年5月1日 D.2007年3月10日
38、《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和《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是規范民族工作的重要行政法規,于(C)年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發布。
A.1990 B.1992 C.1993 D.1994
39、《關于處理帶有歧視或者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是(B)年頒布的。
A.1950 B.1951 C.1978 D.1979
40、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生物多樣,例如(B)省在我國被稱為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是我國最重要的動物和植物基因庫。
A.四川 B.云南 C.吉林 D.廣西
41、我國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被概括為“兩個共同”兩個共同,具體是指(C)。
A.共同奮斗,共同發展 B.共同進步,共同繁榮
C. 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D. 共同改革開放,共同和諧進步
42、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超過1千萬的少數民族有壯族、滿族、回族、(B)。
A.土家族 B.維吾爾族 C.苗族 D.侗族
43、建國后,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將“佧佤族”更改為(D)。
A.土家族 B.赫哲族 C.達斡爾族 D.佤族
44、為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區各類建設人才,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D)綜合性民族院校。
A.10所 B.11所 C.12所 D.15所
45、在(B)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用法律形式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A.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 B.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1931)
C.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1934)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
46、新中國建立以后,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50年代先后進行了兩次民族政策執行情況的大檢查,這兩次檢查的時間是(D)。
A.1953年和1954年 B.1952年和1955年
C.1951年和1956年 D.1952年和1956年
47、國家民委倡議發起的“興邊富民行動”的范圍是(C)、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8個團場、海南省6個民族自治縣。
A.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B.邊疆民族自治地方
C.136個陸地邊境縣 D.邊境縣、市
48、我國信仰清真教的有回、維吾爾等(C)個少數民族。
A.8 B.9 C.10 D.11
49、政務院做出《關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數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權利的決定》是在(C)。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4年
50、民族自治地方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享受國家的(D)政策。
A.補貼 B.照顧 C.減稅 D.優惠
51、(A)是我國內陸邊界最長的省級行政區劃。
A.新疆 B.內蒙 C.西藏 D.云南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要把少數民族干部 (隊伍建設) 作為一件管根本、管長遠的大事。
2、 內蒙古自治區語委主要職責是:為自治區黨委、政府制定有關蒙古語文工作政策、條例、辦法提供 (決策) 依據。
3、民族語文翻譯工作是各級黨和政府聯系少數民族干部群眾的 (橋梁) 和 (紐帶) 。
4、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 (基本要求)
5、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應當用當地通用語言審理和檢察案件。
6、解決我國民族的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堅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7、四個認同指的是(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8、馬克思主義“五觀”即(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
9、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10、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可以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址)、(烈士陵園)等場所進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示范單位)。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40分)
1、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域內 C 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A.蒙古民族; B.少數民族; C.各民族。
2、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在公務話動中使用漢語言文字時,應當以 A 為工作用語用字。
A.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B.蒙古語言文字; C.民族語言文字。
3、廣告中可以使用的是: C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C.民族語言文字。
4、在民族自治地方,廣告用語用字參照 A 執行。
A.《民族自治地方語言文字單行條例》;
B.《民族區域自治法》;
C.《民族自治地方的社會市面用文管理辦法》。
5、國家重視少數民族體育事業, C 舉辦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A. 每五年 B.不定期 C.每四年
6、民族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這里的“一定歷史階段”是指 B 。
A.原始社會 B.原始社會末期 C.奴隸社會 D.階級社會形成后
7、當今世界大約有2 000多個民族,每個國家都由一定的.民族所組成,有的國家由單一民族組成,有的國家由多民族組成,各個民族各有自己的特點。下列選項對民族的正確認識有 D 。
A.民族和國家都是以階級為基礎的人們共同體
B.民族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
C.民族和國家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而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
D.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
8、下列有關民族的認識,正確的有 B 。
A.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共同地域而形成
B.識別不同民族應以民族四個基本特征為依據
C.民族以血緣關系為存在的紐帶
D.民族是由不同部落組成的穩定的共同體
9、我國56個民族之所以能夠團結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能夠同心同德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黨和國家制定和執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 D 。
A.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B.各民族大雜居和小聚居的分布特點
C.民族地區生產力和經濟發展具有多層次性
D.各族人民積極擁護黨和政府的民族政策
10、少數民族歌曲體現的`民族特征是 C 。
A.共同血緣關系 B.共同地域 C.共同心理素質 D.共同經濟生活
三、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20分)
1、下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疆的有 ABCD。
A、樓蘭古城,B、高昌古城,C交河故城,D、北庭古城
2、下列珍貴傳統文化遺產是新疆地區的有 BCD 。
A、《格薩爾王》,B、《十二木卡姆》,C、《瑪納斯》,D、《鐵爾麥》
3、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
國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社會主義的新型關系 ABD 。
A、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B、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
C、漢族離不開漢族,D、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4、根據《條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
A.蒙古族人口較多的盟市,應當興辦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B.各級人民政府對學習使用蒙古語言文字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C.各類高等學校逐步加強或者增設以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為主的專業;
D.對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的學生減免學費即可。
5、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蒙古語言文字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做好蒙古文古籍的ABCD工作。
A.搶救 B.搜集 C.整理 D.出版
6、內蒙古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蒙古族公民ABC蒙古語言文字的權利。
A.學習 B.使用 C.研究和發展 D.研究
7、鄂爾多斯市網上牌匾審批系統里有ABCD等內容。
A.法律法規; B.蒙古文轉寫漢語音節表;
C.字體下載; D.牌匾瀏覽與監督。
8、《辦法》規定的制作企業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ABCD
A.具備電腦、打印機、鋸字機、噴繪機及必備的蒙文軟件;
B.具有蒙漢兼通的設計、操作人員;
C.有固定的翻譯人員;
D.制作企業與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實現聯網。
9、內蒙古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的學校給予政策優惠和資金補貼,對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的學生減免 ABC 。
A.學費 B.雜費 C.教材費 D.生活費
10、《辦法》規定的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對市面用文的審批事項有: BC 。
A.對制作企業制作的效果圖進行評價;
B.對制作企業設計的效果圖進行審核;
C.對已制作好的社會市面用文進行復審;
四、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對)
2、我國第一位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少數民族運動員是藏族的貢布。(對)
3、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并稱為清真教三大節日,是我國所有民族的盛大節日。(錯)
4、根據《辦法》規定,對違反社會市面用文有關規定的組織和個人,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可利用新聞媒體進行曝光。(對)
5、掃除文盲教學在少數民族地區可以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教學。(對)
6、我國最早成立的自治區是廣西自治區。(錯)
7、漢族是我國分布最廣的一個民族,全國2000多個縣(市)幾乎都有分布。(對)
8、維吾爾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錯)
9、蒙古族有“游牧民族”之稱。(對)
10、烏蘭牧騎是內蒙古的一種文藝組織形式,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文藝節目大多根據當地群眾的選進事跡,自編自演,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對)
【民族團結教育知識競賽試題答案 民族團結教育知識競賽題庫】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形勢與政策2022年春答案期末考試智慧樹 下一篇: 數字圖像處理岡薩雷斯第四版答案 數字圖像處理岡薩雷斯第四版課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