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條件 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好處
高職綜合評價招生時一種多元評價的招生錄取方式,試點高校一般需要按照自身院校人才目標與標準,根據考生成績進行擇優錄取。下面小編整理了2021年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條件,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好處相關信息,供同學們參考。
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條件
第一類:綜合成績優秀
1、綜合成績優秀是報考高校綜合評價招生的前提條件,無論是傳統的6:3:1模式,還是今年部分高校調整的85:15和7:3模式,考生高考成績占綜合成績的比例不低于60%。
2、在報考具體條件上的表現一是高考成績的要求,成績達到本科第一批省最低控制分數線;
3、另一方面就是重點高校對考生平時成績的要求,如北京外國語大學2020年要求 “高三第一學期期末成績在年級同科類排名前10%以內,并且語文和外語成績均在同科類排名的前5%以內”。
第二類:學考成績合格
1、2020年高校對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要求不一,最低要求為學考合格,部分高校單獨設限如:
2、南京大學2020年要求江蘇考生兩門選修科目等級最低為AA;
3、中山大學2020年要求廣東考生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須達到AAB及以上。
第三類:有競賽獎項
2020年綜合評價報考時,部分高校在滿足成績的要求的基礎上,如果考生具備競賽類獎項,認可學考成績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具體認可獎項為:
1、理科五大學科競賽:多數高校認可五大學科競賽省三及以上等級獎項,部分院校還認可省級初賽獎項。
2、英語類競賽:全國創新英語大賽、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外研社杯外語素養大賽、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等競賽獲獎等。
3、作文類競賽: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決賽、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等全國性作文比賽獲獎等。
4、科創類獎項: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等競賽獲獎等。
5、其他類:部分高校認可第一作者正式出版文學專著或第一發明人取得發明專利(不含外觀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等。
第四類:思想品德類
1、高校綜合評價認可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現突出的考生報考,主要集中在江蘇和浙江省屬高校要求。
2、主要表現為:獲得地級市(含)以上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青團員、三好學生榮譽稱號,或者高中階段獲得地級市(含)以上各種思想道德品質類獎勵或榮譽。
第五類:藝術、體育類
1、高校綜合評價對藝術、體育類要求集中體現在浙江省屬高校認可浙江考生的特長獎項。
2、典型如浙江海洋大學招生條件:
藝術特長類:參加浙江省教育廳組織的音樂舞蹈類(聲樂、器樂、舞蹈)和美術類(書法、繪畫、攝影、設計)藝術特長測試并獲得A級證書。
體育特長類(限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術、網球、羽毛球、田徑、游泳、健美操、跆拳道):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及以上證書;或中學階段在浙江省中學生運動會、浙江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個人項目前6名(集體項目為前3名)或二等獎及以上;或中學階段在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中學生體育賽事中獲個人項目前8名(集體項目為前6名)或二等獎及以上。
第六類:具備一定外語水平
因中外合作高校的外語教學特點,會在招生時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或進行相關測試。
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好處
綜評定義
綜合評價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動后興起的新型招生模式。
該類招生最大的特點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測試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算形成考生綜合總分,最后按照綜合總分擇優錄取。
綜合評價招生是對現行統一招生錄取的一種重要補充,更加關注高校自身培養特色和考生的全面素質發展。
簡單來說,綜合評價就是一種側重選拔綜合素質全面、品學兼優考生的招生模式。
綜評優勢
隨著實施區域的擴大和試點高校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優秀考生和家長關注到綜合評價招生。
綜合評價的優勢主要可以包括以下10點:
1、選拔模式較合理
高校綜合評價以 “統考 + ”作為選拔模式,盡管高考成績在綜合評價錄取招生的結果上仍然占據著較大的比重,但是對于獲得評價資格的考生而言,高考成績不再是決定成敗的唯一標準。
2、增加學生進入名校機會
綜合評價實施院校及區域不斷壯大,不僅包括重點院校和中外合作院校,省屬高校也有招生計劃。并且在同一省份的綜合評價招生中,高校層次分布較廣,能夠覆蓋優等生和中等生。
3、全面考慮學生素質
綜評能充分考慮考生的稟賦差異、環境差異,對考生是否具備某一專業領域的綜合素養進行全方位的判斷,幫助考生找到自己最為擅長的專業領域,提升高校招生的精準性。
4、高考雙保險,提升錄取成功率
如果考生在高考時,較平常發揮失常的話,在高考裸分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有可能憑借綜合成績沖進目標院校。
5、增加學生閱歷,提升能力
綜合評價需通過的筆試、面試等考核,今年還有些院校增加了體質測試。考核所需要的知識儲備涉及較廣,考生提前儲備了這些知識,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個人素養和知識面。
考生對目標高校、專業準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認識和了解報考目標,通過高校體驗營、高校考核等機會和名校專家進行直接溝通交流,對今后考生規劃及發展有極大作用。
6、增加綜合素質優秀人才的錄取機會
綜合評價的招生條件一般要求綜合成績、綜合素質、學科特長、社會實踐等多個維度,考生滿足某個或幾個條件即可。即使沒有獎項也可報考,不同層次考生均可嘗試。
7、降分效果較好
由于綜合評價的主流成績折算方式為“6+3+1”,在多方成績參考下,高考成績被淡化。大多數院校的錄取分數線都是低于正常投檔線,甚至有些院校降分幅度高達 72分。
8、與其他特殊招生不沖突
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高校專項可以同時報考,報考同一院校的多個特殊招生考試不沖突。
9、部分院校提供資助,減輕經濟壓力
一些中外合作的院校,招生方式類似綜合評價。
如昆山杜克大學在招考簡章中明確指出學校將根據對申請人的自主綜合評估成績頒發給符合標準的申請人不同額度的獎學金,最高可覆蓋四年全額學費,按學年發放。獎助學金可累加,但最高資助金額為四年學費總額(68萬元)。
10、部分專業只能通過綜合評價報考。
有些學校雖然同時進行統考招生和綜合評價,但是兩個招生的專業并不相同,就比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小語種等部分專業只在綜合評價批次招生,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去北外學小語種能報考綜合評價。
報考綜合評價確實有很多好處,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萬無一失。
綜評弊端
從辯證的角度看,其實以上優勢都對應著一些劣勢。
1、綜合評價招生未大面積面向全國,大多數院校還是僅面向本省招生。
2、綜合評價招生側重考生的全面發展,雖然降低了對高考成績的要求,但是獎項、證書等無形中也給考生帶去了壓力。
3、降分效果是很誘人,但是每年報名人數極多,錄取人數卻極少。像南京大學招生人數不過百人,但報名人數卻上萬,競爭十分激烈。
4、部分院校招生模式有諸多限制,比如限報、鎖檔和不能轉專業。
5、綜評招生終究還是少數人的福利,希望未來綜評可以隨著教育改革良性發展,讓更多省份的更多考生獲利。
綜評誤區
下面幾個誤區考生和家長在報考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1、參加綜評必須有學科競賽獎
不是!綜合評價不像自主招生那樣對學生競賽獎項嚴格要求,除了學科競賽獎項外,綜合評價更著重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學業水平測試成績。
獎項固然是一個加分項,并不是必備條件。
從綜合評價中獲得成功的孩子或是專業性強、個人規劃與學校高度符合;或是有極具特色的個人風格、熱心公益、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更或是對某一領域有個人獨特的研究。所以只要你夠優秀,就不要錯失機會。
2、有競賽獎項一定能通過
不是!綜合評價錄取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考量。
獎項不是最終通過的必要條件,獎項只是作為考生參與綜合評價的補充材料。你對院校專業的了解和潛能、你的表達與溝通、你的自主學習能力、你對社會的責任感等這些都會是院校考察的重點。
所以對于只是成績優異、獲得很多競賽獎項的學生,如果不能很好的匹配專業、客觀正確地看待自我、盲目自信,也不一定能通過綜合評價院校的考核。
3、只有尖優生才能參加綜評
不是!高考成績在一本線以上的考生都可以參加。
雖然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報考綜合評價時占據優勢,但是對于頂尖的學生來說綜評只是錦上添花,給自已多一個選擇。而且綜合評級是綜合考量,對于那些成績在一本線上徘徊或距離目標名校相差20-30分的學生,綜評無疑是雪中送炭。
成績不是特別拔尖的學生可以通過自薦材料、特長優勢、個人陳述、言談舉止等各方面征服高校面試官。
4、高三花一年時間準備就行
不是!高一提前準備最佳,等到高三在準備就晚了。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高三再準備綜合評價也可以,但是實際上一份具有含金量的綜評材料需要很多素材支撐,如果在高三才著手準備,往往會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手忙腳亂,甚至影響孩子高三的復習。
更何況準備綜評初審資料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作,等到高三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很難拿出大把的時間再去準備材料。
所以考生在高一階段就應當提前準備做好規劃,在保證學業成績的同時,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適當參加一些具有含金量的比賽。這樣到了高三才能游刃有余,留出充足的時間備戰高考。
5、被錄取后不可以轉專業
不是!不同于強基計劃綜評的大部分院校可以轉專業的!
綜評的部分院校是支持學生按照學校規章正常轉專業的,比如北京外國語大學。但是也有部分院校會限制學生本專業就讀,比如浙江大學。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年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條件,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好處的相關信息。想了解更多2021年高考資訊的內容,請關注查字典熱門資訊。
【2021年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條件 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什么好處】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單2021二本河南 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單2021二本 下一篇: 可以提高文學素養的書籍 高中生課外讀物推薦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