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不分文理科的省份 高考改革最新消息
很多小伙伴想知道2022年全國不分文理科的省份 高考改革最新消息,依然存在較多的疑惑,查字典小編已經整理了一些資訊來解答大家的疑惑,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僅供參考。
2022年全國不分文理科的省份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山東、重慶、湖南、福建、江蘇、廣東、四川、河北、湖北、遼寧、貴州、甘肅、廣西等。
高考改革最新消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注冊入學。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
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國家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年9月4日正式發布,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2019年4月23日,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發布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8省市均將試行“3+1+2”高考新模式,將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此次高考改革路線圖的內容包括:一,實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分開的人才選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學業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學好各門課程,克服文理偏科現象;三,部分科目實行一年多考,減輕學生高考壓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額分配辦法,清理規范升學加分政策,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學和學習立交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次選拔機會。
高考改革的注意事項
1、改變“一考定終身”的不公平
改革前:3+X
[科目變化]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綜合300分。
[時間變化]固定時間:每年6月7日、6月8日。
改革后3+3
[科目變化]必考(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選考(物、化、生、史、地、政)三門選考按比例折算等級。
[時間變化]必考科目:固定時間6月;選考科目:分散其他時間,且改一次考試為多次考試。
[形式變化]完善學業水平測試、完善綜合素質評價。
2、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
改革前
中國高考幾十年來文理分科帶來的偏科、知識面狹窄、過早抑制學生可塑性等的嚴重弊端。
改革后
從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勵每個學生增加各學科知識的寬度、廣度。將最大限度地提升全體學生的廣泛閱讀水平,讓每個學生在全程12年的基礎教育中逐步建立感興趣的學科方向
3、中高考將包含小學知識,學科無考試大綱
改革前
全國普遍存在的9年義務教育畸形掐尖的嚴重現象,根深蒂固的課內外教學的“奇、難、偏、怪“問題層出不窮。
改革后
從幼升小開始廣泛閱讀、見多識廣,增加考試的范圍、提升廣度而不是難度,打破傳統。降低學生平時學習負擔,構建符合學生成長和年齡階段正常、合理的教育環境,簡單地說就是——學生該掌握的必須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必須掌握,必須掌握的還要掌握牢固。
4、“高考指揮棒”指向全面素質教育
分類考試
改革前:以分數作為選拔人才的唯一依據,嚴重導致中國人口眾多而成材率卻明顯偏低。
改革后: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考試招生分開進行。
重培養興趣、特長
改革前: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分數線錄取的方式。
改革后:先取消三本院校,并逐步實施按照專業錄取。
淘汰應試教育
改革前:應試教育是管用的
改革后:新高考改革最終就是要改變這種現狀,徹底改變“應試教育是管用的”這種觀念,雖然改變的過程可能比較漫長,尤其是觀念的轉變非常困難。
5、降低小升初選拔難度
改革前:小升初選拔難度大,應性強。
改革后:①實現直升優質教育初中校、高中的機制②通過“校額到校”機制,讓更多普通初中校的學生能進入重點高中就讀。
6、中國教育體制“迫不及待”需要拔尖創新人才
恢復高考40年,改革開放近40年,目前的中國最急需的就是創新,創新要靠拔尖創新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相適應的教育體制和機制。
以上就是2022年全國不分文理科的省份 高考改革最新消息的內容,如果想要知道與此有關的資訊,請關注查字典網。
【2022年全國不分文理科的省份 高考改革最新消息】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高考錄取批次如何劃分的 填報各錄取批次志愿應該注意什么 下一篇: 高考錄取狀態為什么一直是自由可投 自由可投可以填征集志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