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培行業野蠻發展時代結束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
6月15日,為了深化校外教育培訓改革,體現了對新一代少年兒童的關懷,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校外教培行業野蠻發展時代結束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新聞 ,供大家閱讀參考,一起來看看,和更多的人討論分享!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
6月15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主要職責包括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相關標準和制度并監督執行,指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等活動等。會議強調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校外教培行業野蠻發展時代結束
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將從增設機構監管的維度進一步守護行業秩序,標志著校外教培行業野蠻發展時代結束。據教育部網站介紹,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有四大主要職責:
一是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指導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黨的建設,擬訂校外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二是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含線上線下)機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相關標準和制度并監督執行,組織實施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指導校外教育培訓綜合執法。三是指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等活動。四是及時反映和處理校外教育培訓重大問題。
教育部會議強調,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領導班子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雙減”也即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以及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今年以來針對校外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趨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會議指出,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會議強調,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6月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強化校外培訓機構市場監管。通報稱,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為,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分別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
此外,北京、上海、杭州和重慶等多地也就當地機構存在的違規收費、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行為展開了集中檢查和整治工作,多家校外培訓機構被點名。
教育板塊中概股市值年內已蒸發近千億美元
強監管措施使得教育板塊企業承受較大壓力。表現在股價方面,和年初相比,教育中概股的總體市值已蒸發近千億美元。截至當地時間周二收盤,高途股價從1月27日最高點149.05美元/股跌至15.65美元/股;新東方的股價從2月16日最高點19.97美元/股跌至9.54美元/股;好未來的股價從2月16日最高點90.96美元/股跌至28.85美元/股。
除了股價下跌,資本正在逐漸撤離。高瓴資本在一季度清倉了好未來和一起教育科技;景林資產賣出持有好未來股數的77.61%;瑞銀賣出8740萬股持有的高途股數;老虎環球基金在一季度清倉了高途。
另據相關機構統計,1-4月K12培訓融資熱度驟降。在5月份的投融資事件統計中,K12培訓的融資事件數目歸零。
對于行業的發展前景,國泰君安國際消費行業分析員施亞瑩認為,今年“雙減”工作列為教育部重點工作任務。校外培訓治理工作持續推進,行業規范化有助于課外培訓行業理性發展,但短期仍然存在政策不確定性,建議暫持觀望態度,靜待具體政策的出臺。
瑞銀資管中國股票主管施斌表示,監管試圖讓整個細分市場更良性發展。在最新的監管政策影響下,部分資質較差的機構會遭到淘汰。但需求仍然在,領先的機構會受益于監管的加強。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相關行業龍頭股的表現將會不錯。
當前,不能無節制地任由資本介入校外教培市場,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分析認為,教培行業本不應是完全市場化的賽道,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成立將給行業帶來權威的標準制度,不僅能讓機構和行業定心,也能讓社會和家長放心。
以上就是查字典網的小編整理的校外教培行業野蠻發展時代結束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資訊,希望大家喜歡,多多關注查字典。
【校外教培行業野蠻發展時代結束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