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
基本解釋
◎ 長春 Chángchūn
[Changchun] 中國東北的城市,吉林省省會,面積18,881平方公里,人口570萬(1982)
英文翻譯
1.Changchun (in Jilin Province)
詳細解釋
(1). 三國 魏 宮門名。《文選·左思<魏都賦>》:“西闢 延秋 ,東啟 長春 。” 張載 注:“端門之外,東有 長春門 ,西有 延秋門 。”
(2). 唐 行宮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大荔縣 境內。始建于 北周 ,廢于 五代 。 唐 杜甫 《題鄭縣亭子》詩:“云斷 岳蓮 臨大路,天晴宮柳暗 長春 。” 仇兆鰲 注:“《唐書》: 同州 朝邑縣 有 長春宮 。《寰宇記》: 周 宇文護 所筑。《舊書》: 高祖 起義,大軍濟 河 ,舍於 長春宮 。”
(3).仙酒名。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酒非洞里之長春,樂乃塵中之菲藝。”
(4).指君王的生日。 明 張居正 《圣壽節賀表》五:“命協貞符,萬載仰長春之慶。”
(5).見“ 長春子 ”。
成語(Idiom):長春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g c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長久的春天,指事物長期興盛、繁榮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春是由“長久”和“春天”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意為事物長期興盛、繁榮的狀態。它形象地比喻事物發展不斷,生機勃勃,永遠處于春天般的繁榮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長春常用于形容企業、事業、學校等長期發展繁榮,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生活幸福美滿,事業蒸蒸日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馬援傳》中,記載了馬援在西域平定叛亂的事跡。馬援在西域平定叛亂后,文化復興,人民生活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形成了一片繁榮景象,被形容為“長春一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企業經營有道,長春不衰。
2. 他的事業一直在長春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成語“長春”與春天的美好景象聯系起來,想象事物長久興盛、繁榮的狀態,有助于記憶和理解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相關成語,如“長樂未央”、“長盛不衰”等,進一步拓展對事物長期繁榮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長春的花草樹木都在開花,春天真美麗。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經濟發展迅速,長春不衰。
3. 高中生:他的事業一直在長春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 大學生: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很高,培養出了很多長春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