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障礙
網絡游戲障礙
網絡游戲障礙(Internet Gaming Disorder),即通常所說的游戲成癮(game addiction)網絡游戲成癮患者都有行為和心理的問題。行為方面,就是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被迫停止使用網絡就會產生嚴重的戒斷反應;心理方面,表現為在情感、認知方面有偏差,因長期過度上網而對現實生活產生嚴重的不適應感,悲觀、沮喪、社交恐懼、容易緊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網絡游戲障礙 其他外文名: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又稱: 游戲成癮 診斷標準: 自己或他人帶來痛苦社會功能受損
概述/網絡游戲障礙 診斷標準/網絡游戲障礙
網絡游戲障礙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表示,網絡游戲成癮不可以隨便下結論,如果只是偶爾玩玩游戲不構成成癮,符合診斷標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離不開"。因為,網絡游戲成癮患者都有行為和心理的問題。
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及德國的近19,000名參與者完成了一份癥狀問卷。這些癥狀可用于診斷網絡游戲成癮,包括DSM-5提出的9個癥狀:
1、過度沉溺:沉湎于網絡游戲(惦記先前的游戲活動,或預期玩下一個游戲;網絡游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動);
2、戒斷:當網絡游戲被停止后出現戒斷癥狀(通常被描述為煩躁、焦慮或悲傷,但無藥物戒斷的軀體體征);
3、耐受:對網絡游戲產生耐受性,需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參與網絡游戲;
4、失控:對參與網絡游戲難以自控;
5、失去其它興趣:作為結果,除網絡游戲之外,對先前的愛好和娛樂失去興趣;
6、繼續使用:盡管存在心理社會問題,但仍繼續過度參與網絡游戲;
7、誤導他人:就參與網絡游戲的程度欺騙家人、治療師或他人;
8、作為逃避手段:通過網絡游戲逃避或緩解負性心境(如無助感、內疚、焦慮);
9、不惜失去機會:由于參與網絡游戲,導致損害或失去重要的人際關系、工作/教育/職業機會。
根據DSM-5,若患者存在至少5個癥狀,即可被診斷為網絡游戲障礙。
治療/網絡游戲障礙
網絡游戲障礙2007-2016年國際上正式發表的關于網絡游戲障礙治療的文獻,排除了個案報告、沒有針對游戲相關問題的干預研究、缺乏數據結果的研究、以及非心理學或非藥理性的干預研究(如采用藝術療法、森林療法、心理劇等方法),共30篇網絡游戲障礙的治療研究被納入這項系統綜述分析。
該系統綜述的分析結果表明,網絡游戲障礙的治療或干預方案多采用認知行為療法,且這種治療方案的效果要優于藥物治療。但認知行為療法的理想時長(例如進行會話的次數)尚未統一,目前常見的治療或干預時間為6至8次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