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英語
女王英語
女王英語(Queen’s English)不是指英國王室的專用語言,而是指標準、規范、正統的英語,從語法規則、遣詞造句、語音語調、標點句讀各方面都十分講究。歷史上,能操一口標準的“女王英語”是上流社會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基本信息
使用地區: 女王英語 目前狀況: 使用中 語族與語系: 英語 外文名: Queen’s English 作為官方語言: 官方語言 標準音: 倫敦音 代表人物: 伊麗莎白二世
簡介/女王英語
女王英語英國不同地區的口音卻多達56種,英國標準普通話也分口音跟階級,倫敦的中上層階級一般說RP(Received Pronunciation),RP又分兩種:一種叫做Conservative Received Pronunciation,英國女王就說這種口音,所以也叫Queen’s English(女王英語);另一種叫做Contemporary Received Pronunciation,卡梅倫就說這種。一年一度英國女王的演講大家聽到的就是純正皇室英倫腔Queen’s English。
流行過程/女王英語
凱特王妃也改說女王英語自從19世紀以來,人們開始模仿君主講話的口音,希望通過“上流”的說話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在電影《窈窕淑女》中,一名上校和一名教授打賭是否能將奧黛麗·赫本(AudreyHepburn)扮演的茶花女培養成氣質高雅的上流名媛,而教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矯正茶花女的口音。不僅是每個單詞的發音,就連語音語調都頗有講究。
雖然倫敦“土著”口音不受待見,但隨著切爾西(Chelsea)地區富豪逐漸云集,那里的口音也受追捧,電視真人秀《Made in Chelsea》播出后,富二代們的口音也成為英國青少年爭相模仿的教本。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90歲生日的時候,凱特王妃接受采訪,媒體發現她的口音突然變成傳統的“皇室”口音,甚至比威廉王子說得還標準。
在凱特婚前,她還曾雇過里士滿公爵的侄子Anthony Gordon Lennox教她“皇室”發音,Anthony還培訓過凱特的弟弟James,如何用上流的發音方式在皇室婚禮上發言。
另外一位改變自己口音的例子更為有趣,英國前財相喬治·奧斯本非但不想變得更Posh,反而在走訪Morrison超市的時候,故意用更接地氣的口音講話,從而淡化自己從小在私校受教育的背景,跟普羅大眾拉近關系。這類模仿倫敦土話的口音被稱為“Mockney”,“Mock”(模仿)+“Cockney”。
為此,他還專門去語音矯正機構上了課。這個每小時收費100鎊的機構Valerie Savage過去曾幫助過許多政客改變說話的語調。而等到奧斯本開始參加議員競選的時候,他那純正的“女王英語”又回來了。語音訓練師Caroline Goyder稱,這是因為選民們更關注的是你說話的語調,而不是內容。
發音特點/女王英語
伊麗莎白二世Queen’s English的發音特點:
1. “R”不發音
大多數英音控碰上R音都是不卷舌(除了來自蘇格蘭、諾森比亞、北愛爾蘭和蘭開夏郡部分地區的人)。元音之后的R別發音,同時拉長元音,還可以加上一個“uh”音(比如:here就讀成“heeuh”)。在像“hurry”這樣的單詞中,不要把R和元音混在一起,要讀成“huh-ree”。
在美式英語中,以“rl”或“rel”結尾的單詞發音時可以用一個或兩個音節,沒有區別。但在英式英語中就不一樣了。以“rl”結尾的單詞,如“girl”、“hurl”等只發一個音節,R不發音;而“squirrel”則要讀成“squih-rul”,“referral”讀成“re-fer-rul”。
有些單詞用英式口音讀起來比較輕松。比如“mirror”讀起來是“mih-ra”。別把它讀得像“mere”一樣,這可不是女王范兒。
2. 字母“U”在“stupid”和“duty”中的發音為“ew”,和單詞“you”一樣。
不要像美式口音那樣發“oo”音,所以正確的發音應該是stewpid,或者schewpid 也很常見,但不是stoopid;而duty應該是“dewty”,或更常見的“jooty”。在標準英音中,“A”(比如在“father”中)應該是在口腔后部發的開嗓音,聽起來就是“Arh”。這點在幾乎所有英式口音中都不例外,不過在標準英音中尤為突出。在英格蘭南部和標準英音中,諸如“bath”、“path”、“glass”和“grass”這樣的詞也發這個元音(bawth、pawth、glawss和grawss,等等)。不過在英國其他地區,“bath”、“path”這些詞還是發“ah”音。
3.輔音較多的單詞發音要清晰。
“Duty”中的T發T音:不要像美語中那樣發成D,讀成doody,所以“duty”應該讀dewty,或者柔和一點,jooty。讀后綴“-ing”的時候要加重“G”的后鼻音。這樣聽起來就應該是“-ing”而非“-een”。不過有時候也會縮短為“in”,比如“lookin”。
“Humanbeing”這個詞組要讀成“hewmanbeing”,有的地區讀成“youmanbeen”,不過也可以是“hewmanbee-in”。
4.略去“T”。
包括倫敦腔在內的某些口音中,單詞中的“T”不發音,而美國人會用“D”取而代之。不過在原本“T”的位置上通常會有短暫的停頓。所以“battle”的發音就應該是“Ba-ill”,在第一個音節末尾含住舌根的氣息,然后在發第二個音節的時候才把它吐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喉塞音”glottalstop。美國人也用喉塞音,比如像“mittens”和“mountain”這樣的詞,只是英國人用得更多罷了。
說河口英語、標準英音,以及操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口音認為把“T”吞掉是懶惰粗魯的行為,因此也就沒有這種發音方法。不過幾乎在所有口音中,在非正式情形下單詞中間的T不發音,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在詞尾加上喉塞音就更加普遍了。
5.請注意,有些單詞的發音與拼寫是一致的。
單詞“Herb”的發音中有“H”的音,而“Often”通常都讀成“Off tin”而非“Off in”。單詞“Been”的發音為“Bean”,不是“bin”或者“ben”。“Again”和“renaissance”讀成“a gain”和“run nay s?nce”,“ai”的發音和在“pain”中一樣,而不是“said”中那樣。以“body”結尾的單詞也都按照拼寫發音,如“anybody”而非“any buddy”,不過“O”的發音是英式的短促音。
6.請注意,“H”并不總是發音。
單詞“herb”中的“H”是發音的,和美語中的“erb”相反。不過,在很多英式口音中,比如不少北部口音和倫敦東區口音,詞首的“H”往往略去不發。
7.單詞“been”的讀音是“bean”,而不是“bin”。
在英式口音中,“been”是較常見的發音,而“bin”則更多出現在非正式談話中不對單詞做特別強調的情況中。
8.要把握好英音的節奏。
所有的口音和方言都有自己的音樂性。留意細聽英音的語調和語氣。句子一般是以升調、平調還是降調結束;通常整個句子中語調變化會有多大。不同地區的語調相差迥異。英式英語,尤其是標準英音在整句話中的語調變化一般都比美式英語要少得多,而且整體趨勢是在一個短語的結尾略微降調。不過利物浦和英格蘭東北部卻是顯著的例外。
9.請一位英國人來說一些有名的句子:
“How now brown cow”和“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on the plain”,并留神細聽。在倫敦讀成圓口元音的單詞,如“about”,在北愛爾蘭常會變成平舌音。
10.兩個或多個元音在一起,可能會增加一個音節。
比如,“road”這個單詞通常讀作“rohd”,但在威爾士和一些生活在北愛爾蘭的人口中,它的發音可能就會變成“ro.ord”,有些人甚至可能會說“reh-uud”。
掌握這些發音特點,你也能說一口Queen’sEnglish,做自己的女王。
發展困境/女王英語
“女王英語”協會成立伊始便始終倡導使用標準英語,以糾正社會上,特別是在教育機構、傳媒和政府公文中出現的英語錯誤為己任,并且一直號召避免使用帶地方口音的英語。協會成立以來最引以為豪的一件大事,是曾為制訂英國教育大綱中規范英語的語法、拼寫和讀音做了大量工作。該協會曾撰文批評一些英國土生土長的大學生的英語甚至不如外國學生的英語標準,并指責說,如今英國的年輕人在單詞拼寫、語法、時態上經常出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恰當地使用過去時態,還有不少人不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分號和引號,使用大寫字母也成了問題。
英語是當今世界使用最廣泛的交際語言,其“原產地”自然是英國。在當今這個“地球村”時代,英國已是個移民眾多的多元文化國度。以“撥亂反正”為己任的“女王英語”協會日漸感到力不從心,難以為繼。事實上,正如“女王英語”協會的出版物名為“QUEST”(探求),“女王英語”協會咬文嚼字的本意也并非要樹起文化屏障,更不是冥頑不化,板起面孔一味教訓別人。他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更多地是想把“女王英語”作為一種歷史遺產和文化符號加以呵護,以期保留一塊純正的“凈土”和“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