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劇
IP劇
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是知識產權,它可以是一個故事,一種形象,一件藝術品,一種流行文化。更多的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游戲動漫等。IP劇,是指在有一定粉絲數量基礎上的國產原創網絡小說、游戲、動漫為題材創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因為其站在IP背后成千上萬的狂熱粉絲和他們不容小覷的消費能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IP劇 其他外文名: IP Film 含義: 改編自網絡小說而成的影視劇 代表作品: 《花千骨》《歡樂頌》等等
簡介/IP劇
IP,即IntellectualProperty,直譯是知識產權,但放在目前的語境中,更多的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游戲動漫等。一時間,文學圈、游戲圈、影視圈無不覬覦“大IP”,唯恐慢了一步,失去的就不僅僅是IP這個主題,而是站在IP背后成千上萬的狂熱粉絲和他們不容小覷的消費能力。
可這個曾風光一時的新鮮詞匯,并不代表著一種新興事物,而更多的是一種新眼光。改編自網絡小說,早已不是件稀奇的事情,受讀者喜愛的小說搬到熒屏也是大家熟知的行為。
發展模式/IP劇
萬合天宜出品的《萬萬沒想到》 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各類娛樂平臺借著互聯網這股強風都有了新的發展模式。電影不再是名導們陷于一隅的“自娛自樂”,而是從選題選角到眾籌發行都開啟了一場自上而下的觀眾狂歡;電視劇也多由一部已有粉絲基礎的小說來改編,依靠原著粉的振臂一呼,收視率就多了層保障;游戲產業更愿借助“大IP”的東風,拿來大家伙熟悉的人物情節,套上固定不變的玩法,一款吸金利器就由此打造出來。
IP的熱潮,實際上是催生出了“文學—影視—音樂—游戲”的完整產業鏈,以及對周邊產品的重視與開發。以往業界依靠某一款單獨的作品或產品去贏得市場,而如今業界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可持續的利用已有成就的作品,如何與市場發生更多的化學反應,如何實現品牌化。
產業鏈效應/IP劇
談及到文學領域強IP,指的是好故事、高點擊、多評論的作品。近年來節節攀高的版權費足以證明文學IP的搶手,畢竟文學作品是整個IP產業鏈中較為常見的開端。容易改編成影視的文學作品,多是言情、古裝、權謀類主題。
因此,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90后,他們兒時躲在被窩里看的書,如今大都能在熒屏上重新見到。而再見面,又是一番新光景,這也會驅使“昔日的”粉絲們有著追劇的動力,并對劇集的推廣有著不容小覷的正面效應。
顧漫的幾部言情小說被搬上熒屏后,猶如鳳凰涅槃,將品牌效應發揮極致——誰人不知“這片魚塘為你承包了”的土壕梗,誰人又不知“我不愿將就”的癡情宣言。都市題材作品不便改編成游戲,但更適合“見縫插針”的廣告植入,于是貫穿兩部作品的某飲品,搭上了這趟順風車,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四大亂象/IP劇
《錦衣夜行》 除了IP資源被“過度”“無序”開發,“IP劇”火熱背后,一直存在各類“亂象”。長久以來,他們隱藏在IP劇居高不下的話題榜下,但如今卻開始引發“蝴蝶效應”、無法忽視。
亂象一:IP版權費坐地起價“快速成長的市場,把IP劇提升到一個懸崖高度。”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對“IP”的爭搶讓各類IP版權價水漲船高。就在一兩年前,一部網絡熱門小說的IP價格在30-40萬是常態;而如今,開價200萬以上的小說不在少數。縱橫中文網主編邪月表示,“現在一般低于100萬元我們就不賣了。”少數幾位高知名度的作者,如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唐家三少,一部作品的各類版權費加起來或許能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版權紛爭,同樣是IP市場永遠繞不開的“熱門話題”。最為“奇葩”的是《鬼吹燈》,多年前將第一部的電影版權由盛大網絡購得,2007年選定華映電影公司投拍,之后又反反復復,被拆分成兩家,前四部由中影負責,后四部萬達負責。
未播先熱的《羋月傳》也因版權問題鬧得不可開交。2015年11月10日,小說《羋月傳》作者蔣勝男發布維權申明,說制片方與編劇王小平盜取了她編劇的“名分”。編劇王小平卻說,80集的電視劇動筆改編時,原作者提供的內容《羋月傳》只有7000字。
版權紛爭影響的是觀眾的利益。《十年一品溫如言》作者書海滄生稱收回原本賣出去的版權,作品與觀眾見面遙遙無期。而一旦熱情被消耗殆盡,超級IP們都會淪陷和被觀眾遺忘。
除了這兩部劇,在IP領域因版權產生糾紛的事情近年來屢見不鮮,包括《北平無戰事》《虎媽貓爸》《平凡的世界》在內的熱門影視劇都曾卷入類似糾紛。對此,業內紛紛呼吁盡快在市場上培養出合格的“版權代理人”,從而為雙方在簽訂協議時進行客觀的分析和建議。創作要點/IP劇
幻城 培養出一個好IP的難度無需贅述,能做到環環相扣、精雕細琢,在當今社會中實屬難事。在整個產業環節中,倘若游戲作品是掘金利器,那影視作品就可為是品牌擴音器。
前一陣子處在風口浪尖的《盜墓筆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扮演了反面教材的角色。原著的影響力不再贅述,該劇卻被改編成了根正苗紅的“護寶筆記”。原定拍攝8季、每季12集的超級大IP,就這樣在只播出先導集的情況下就被網友狠狠叫停。畢竟死忠粉們也無法接受心中的殿堂級作品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所以說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作品時,還有很多要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其一是內容,對于改編作品而言,雖有原著粉絲的支持,可一旦作品還原度不高,或因審核而不得不更改相關內容,原著粉的振臂高呼變會成為枷鎖,反倒影響了作品的觀眾緣。
其二是選角,充分參考讀者的意見甚是重要,胡歌曾在《瑯琊榜》發布會上坦言,因為粉絲力薦,他才得以扮演梅長蘇一角。而從目前的口碑反饋上來看,胡歌果真將梅長蘇隱忍病弱演得入木三分,而其早年車禍傷疤更是貼合人物設定,增強了觀眾代入感。
其三是裂變反應,業界曾言,“電視劇走的是情感渲染,手游走的是娛樂宣泄”,這也是目前最常見的影游聯動現象出現的原因所在。這樣既避免出現“電視劇熱度已過,游戲才剛剛上線”的尷尬局面,也能讓游戲和影視相互宣傳,引發高關注度。
在這一時期中,倘若動漫、游戲、電影、網絡劇、舞臺劇也趁熱打鐵,將昔日的耗時的、循序漸進的單一轉碼,改善至產品矩陣的集體爆發,能夠讓資源迅速聚集,形成產業強勢,實現IP品牌的幾何倍數的增長。
代表作品/IP劇
近年來,以游戲、動漫及網絡小說為題材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因其廣大的粉絲數量而大火特火!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游戲改編劇《仙劍奇俠傳1》、《仙劍奇俠傳3》、《劍俠情緣》、《軒轅劍3外傳天之痕》等,還有以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步步驚心》、《何以笙簫默》、《花千骨》、《杉杉來了》、《美人心計》、《傾世皇妃》、《甄嬛傳》、《宮》、《我是特種兵》、《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裸婚時代》、《鬼吹燈之九層妖塔》、《鬼吹燈之尋龍訣》、《瑯琊榜》等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的優秀劇作!
2015更有最受矚目的超級IP劇《鬼吹燈》、《青云志誅仙》、《一路繁花相送》、《幻城》、《羋月傳》、《云之歌》、《秦時明月》、《錦衣夜行》等重磅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