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沒
霾沒
霾沒,“埋沒”的諧音,比喻人或物被濃霧霾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霾沒 詞語屬性: 網絡流行語 含義: 人或物被霧霾吞沒
簡介/霾沒
霾沒21世紀初以來,每到秋冬季節,中國部分地區就會出現被霧霾吞沒的現象。濃重的霧霾之下,我們看不清這個世界了,霧霾不僅遮住我們的視野,也在摧毀我們的信念,昏暗的城市讓人想逃離。但從霧霾吞沒的城市數量來看,或許我們有必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長期與霾共存。
現象/霾沒
2017年1月3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史上首個大霧紅色預警信號,同時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北京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致力于觀測地球表面。自1999年隨衛星Terra發射以后,一直監測地球表面情況,包括捕捉到中國霧霾濟南
2017年1月5日上午9時,泉城濟南“陷入”濃重的霧霾中,能見度只有百米左右,濃霧重污染天氣持續時間已經超過24小時,依然沒有消散的趨勢。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達到了91%,0級的風力讓霧霾更加容易聚集。濟南多個高速收費站仍處于關閉狀態,交警部門對高速入口道路進行管制。
應對/霾沒
霾沒氣象專家提醒,霾最重時段污染較重,公眾應盡量少出門,做好防護措施。
1、霧霾天氣使空氣質量明顯降低,影響身體健康,居民需適當防護;
2、由于能見度較低,駕駛人員應控制速度,確保安全;
3、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采取措施,保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