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清
Sanmu Qing
三木清
Kyoshi Eki (1897~1945)
[]
三木長期把人作為哲學研究的主題,認為人是世界和歷史的主體。他早年曾從西田哲學(見西田幾多郎和新康德主義西南學派的立場出發研究歷史哲學,留歐期間接受存在主義的許多觀點;回國后,在日本工人運動高漲和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影響下研究唯物史觀,要說明“人學的馬克思主義形態”,提出了一個基本概念──“基礎經驗”。他認為,“基礎經驗”是現實存在的整個結構,自然界的存在只有在人的存在同它發生關系時才有意義。
三木還從上述理論導引出:無產者的基礎經驗”這一概念。他認為,“無產者的基礎經驗”必然產生“無產者的人學”即“馬克思主義的人學”,唯物史觀是建立在這種“無產者的人學”的基礎之上的。事實上,三木單純把無產階級的感性實踐看作是產生唯物史觀的基礎,沒有真正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因而始終沒有能夠擺脫唯心史觀。
三木曾經使日本的講壇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接觸,促進許多青年哲學家研究馬克思主義,這是他的功績。他晚年專心研究西田哲學和凈土真宗鼻祖親鸞的思想,試圖把存在主義和日本的佛教結合起來。
對三木的哲學長期以來有不同的評價:許多哲學史家說他曲解、篡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他的哲學在本質上并非唯物主義;也有人認為他的哲學包含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內容。
三木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巴斯噶對人的研究》、《唯物史觀與現代意識》、《歷史哲學》、《神話──想象力的邏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