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問答
jiaoli Wenda
教理問答
catechisms
?? 基督教各派教會對初信者傳授基本教義的簡易教材。又譯要理問答、要道問答或教會問答。大都采用問答體,故在中國多以問答稱之。詞源出自希臘文Katecheo,原意為使(人)聽見,有口授的涵義。早期基督教用以向孩童或受洗前的成人口授教理。 6世紀后普遍實行嬰孩洗禮,遂用作對受洗后的兒童或青少年進行宗教教育的教材。中世紀已有這類著作。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各宗派也紛紛用問答體編寫教義初階,以便于傳授本宗教義,并用作考核入教者信仰深度和教義知識程度的規范之一。
天主教最著名的教理問答是耶穌會神學家迦尼修斯編的《基督教義大綱》,內容有211條。1558年第三版曾譯成多種文字,重印百余次,在天主教內被廣泛采用。還有《羅馬教理問答》(1566),原名為《特蘭托公會議所頒布的教理問答》,不用問答體,是一種教義手冊,由教皇庇護五世公布。內容有信經、圣事、十誡命和主禱文等,在天主教內享有很高威信。
東正教最重要的教理問答是《菲拉列特教理問答》,為莫斯科都主教菲拉列特所作,1839年第三版被俄羅斯正教會作為法定問答,譯成多種斯拉夫語。內容有三部分:論信(信經)、論望(《主禱文》和《八福篇》)、論愛(十誡和善行)。斯拉夫語系以外的一些東正教會對其權威地位持保留態度。對各國東正教有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