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位于山西省代縣縣城東20公里的鹿蹄澗村,是為紀念宋代愛國將領楊業父子而修。
楊業,北宋名將,初為北漢軍官,官至建雄軍節度使,因為屢立戰功,人稱“楊無敵”。后投宋,宋太宗因他熟悉邊事,任命他為代州刺史,長駐代州(今代縣)抵抗遼兵。楊業與其子能征善戰,威震中原,楊家將的故事,一直被后人傳頌。
元代時,楊家十七代孫奉旨建祠,明清時又曾予重修,已大部分成為明代遺物。
楊家祠堂分為前后兩院,有堂屋、東西廂舍、正殿等。前院,奉祀楊業后裔。后院,東西廂房三間,正殿五楹,殿頂為懸山式。正殿內,塑有楊業與其妻佘太君的坐像。楊業八個兒子的彩塑分列兩旁。祠內,有“佘祖圖”碑一通,碑文銘記著楊業后裔世系。大殿前,豎有鹿蹄石一塊,形狀奇特,雕刻秀美。
相傳,楊業十四世孫楊友,鎮守代州,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只梅花鹿,這只鹿帶箭逃走,楊友緊追不舍,追到現在的鹿蹄村時,梅花鹿忽然鉆入地下。楊友命人挖掘,挖出異石一方,上面刻有梅花鹿帶箭,并有明顯的鹿蹄印,后人將這塊異石搬回祠中存放。
由此,鹿蹄澗村得名。
鳳凰古城的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坐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系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