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英文縮寫為GNP),是聯合國承認的世界多數國家采用的綜合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總量指標。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國國民一年內所生產和提供的用貨幣表現的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總和。所謂最終產品,是指最終供人們使用的產品,包括供人們消費的生活資料,也包括供投入生產的勞動資料。
國民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一、生產法,將各部門的增加值相加。二、收入法,將各種收入即勞動者報酬、生產稅、營業盈余以及固定資產折舊相加。三、支出法,將各項支出(個人和政府購買的物品和服務、投資、凈出口)相加。
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不同。國民生產是指本國的國民在本國領土內的生產活動和在國外的生產活動,而不包括外國國民在本國領土內的生產活動。國內生產則是指所有在本國領土的生產活動,既包括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內的生產活動,又包括外國國民在本國領土內的生產活動,但不包括本國國民在國外的生產活動。
國民生產總值與社會總產值也不同。社會總產值是指一國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年內所生產的用貨幣表現的物質產品的總和。這里講的物質生產部門,是指工業、農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社會總產值就是這5個物質生產部門中所有獨立核算企業的產值之和。
國民生產總值指標的主要優點在于:一、 它只計算了最終產品的價值(或各種產品的增加值,而沒有計入中間產品的價值,因而在它里面不包括重復計算的部分。二、它不僅計入了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而且計入了所有服務部門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現代產業結構的變化,反映了教育、科學技術、金融等第三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當然國民生產總值指標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它的明顯缺點是,把一切社會活動都作為生產活動,都創造價值,因而指標計算的范圍過寬。把所有服務的增加值同時都計入國民生產總值,也會出現重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