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習俗禮物和圣誕節常用歌曲
圣誕節習俗禮物
圣誕卡
圣誕卡(圣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圣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圣誕卡,除表示慶賀圣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裝飾
圣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圣誕帽
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圣誕裝飾包括以圣誕裝飾和圣誕燈裝飾的圣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采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圣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采用的材料。市政當局也會對圣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圣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圣誕樹。
圣誕樹
圣誕樹(Christmas tree)是圣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圣誕樹圣誕前后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里或者在戶外,并用圣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并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用燈燭和裝飾品把樅樹或洋松裝點起來的常青樹,作為圣誕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近代圣誕樹起源于德國。德國人于每年12月24日,即亞當和夏娃節,在家里布置一株樅樹(伊甸園之樹),將薄餅乾掛在上面,象徵圣餅(基督徒贖罪的標記)。近代改用各式小甜餅代替圣餅,還常加上象徵基督的蠟燭。此外,室內還設有圣誕塔,是一木質的三角形結構,上有許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飾以常青樹枝葉、蠟燭和一顆星。到16世紀,圣誕塔和伊甸園樹合并為圣誕樹。
圣誕節櫥窗
圣誕櫥窗也是墨爾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年的圣誕節來臨前商店的櫥窗設計人員就會動足腦筋,將這個圣誕節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絕不會和往年的風格重合,這里也是媽媽最愿意帶孩子們來的地方。圣誕爺爺醇厚的嗓音講述著驚心動魄的經歷,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聲、光、電的組合更生動有趣。排隊入場是瑪雅櫥窗參觀中不成文的規定,欄桿外是急匆匆路過的人流,欄桿內有序參觀,每個櫥窗有數分鐘的演繹。每個櫥窗左下角是滾動的屏幕,立體聲喇叭中講述的故事,都能在這里顯示,掃描一下二維碼還能下載。
圣誕節環
西方國家圣誕節其間掛在家門口用的裝飾品,通常用綠色的枝葉或藤條(松毛、松針等)和銀色的金屬及金色的鈴鐺配以紅色的緞帶組成主色調綠、白、黃、紅代表歡樂喜慶上面寫著MERRY CHRISMAS或者簡寫為X'mas圣誕節環最早出現在芬蘭。
圣誕節常用的歌曲
歌曲
《平安夜》(Silent Night)
《圣誕鐘聲》(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
《普世歡騰,救主下降》(Joy to the World!)
《想你,特別是在圣誕夜》
《鈴兒響叮當》(Jingle Bells)
《當圣誕節降臨在小鎮》(When Christmas Come To Town)
《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
英文兒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 Came Upon A Midnight Clear)
《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
《美哉小城,小伯利恒》(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Rudolf the Red Nosed Reindeer》
《牧人聞信》(While Shepherds Wa tched Their Flocks)
《Jingle Bell Rock》
《遠遠在馬槽里》(Away in the Manger )
《Rrosty The Snowman》
《榮耀天軍》(Angels,from the Realms of Glory)
《聽啊,天使唱高聲》(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