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隱娘“娘”家的紅黑史
聶隱娘“娘”家的紅黑史
《刺客聶隱娘》今年登上了大銀幕,讓不少的武俠迷激動不已。這部電影中對原著進行了較大的改動,但仍然以中晚唐藩鎮的斗爭為故事主線,原本發生在兩個敵對藩鎮間的故事被簡化成了一個藩鎮的內部事務,大家在看電影的時候應該注意到,聶隱娘雖然是俠女身份,但家庭背景卻相當顯赫,他的父親聶鋒是魏博一鎮的都虞候(和《水滸》里的陸虞候不同,是節度使的絕對親信),聶隱娘的母親聶田氏就更了不得了——她是前任節度使的堂妹,并且是下任節度使的親妹妹。這個田氏,也就是聶隱娘的“舅姥爺”家——割據河朔近60年,讓大唐王朝又愛又恨的魏博節度使(張震飾演的大表哥可是確有其人呦!)。
天下“第一”藩鎮
田氏的發跡還要從安史之亂說起。
“安史之亂”的爆發。安史叛軍以河北為基地,一度差點干掉李唐王朝。經過了近8年的廝殺,安史叛軍最終被唐軍逼入絕境,叛軍的第四任領導人——史朝義被唐軍圍困在莫州。
危急時刻,史朝義身邊的一位大將給他出了個主意,“你應該趕回幽州,讓留守幽州的李懷仙發兵,我來堅守莫州,等你帶部隊打回來!”史朝義感動的不行,握著這位田姓部下的手說,“我滿門一百余口就托付給你了!”史朝義也許想不到,他這一走象征著安史之亂的徹底平定,也象征著魏博田氏的崛起。
史朝義前腳剛出門,田承嗣就召集眾將直接投降了唐軍,史朝義交給他的一百多口家屬正好是給唐軍的見面禮。史朝義就這么被賣了,可見田承嗣的人品實在不怎么高尚!史朝義走到幽州,幽州連門都不給他開,絕望之下,史朝義上吊自殺了,折騰了李唐8年的安史之亂終于平定。讓史朝義大為感動的人叫田承嗣(聶隱娘的堂舅姥爺,好像有點亂),是安史軍中不多見的漢人將領,史載其“為人深沉猜忌、好逞勇武”。田承嗣是平州盧龍人,世代為軍,父祖都是遠近聞名的豪俠。
唐代宗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可田承嗣心里卻開始打鼓,生怕唐軍像他一樣言而無信,找機會把他給“咔嚓”了。反復思量之后,他帶著其他幾位安史降將,繞過仆固瑒直接去拜唐軍統帥仆固懷恩(仆固瑒他爸,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功臣)的山頭,田承嗣被任命為魏博防御使(同年改為魏博節度使)。
豢養女俠
田承嗣出賣主子得到了一個節度使的頭銜,以及魏、博、德、滄、瀛五州土地(今天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田承嗣也從中央政府的妥協中看破了唐王朝的虛弱,于是他表面上接受朝廷的命令,但實際上將魏博打造成了只忠于他的獨立王國。在這個獨立王國里,田承嗣可以自己任免官吏,征收稅負,征召軍隊,而朝廷不能從他這里得到一個銅板的稅負,更不能指揮他手下的那怕一個士兵,最可氣的是表面說是李唐的臣子,這家伙卻一直供奉著大反賊安祿山的靈位(人格分裂很嚴重)!田承嗣的舉動給各地手握重兵的節度使提供了一個范例,只要有私心的節度使都開始效仿他,把自己的轄區變成自己的“王國”。田承嗣開創了藩鎮割據的時代。
田承嗣一直覬覦相衛節度使薛嵩的地盤,搞得薛嵩寢食難安,此時薛嵩手下豢養的一位女俠出面,在護衛環伺的田承嗣寢室盜走了一只錦盒再由薛嵩送還,此舉嚇得田承嗣半死,從此再也不敢找薛嵩麻煩。
田悅繼承節度使的位子
唐大歷十四年(779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死了,臨死前他上表朝廷請求他的侄子田悅做節度使留后(下任節度使),朝廷只能同意,于是節度使世襲開始成為慣例,田承嗣臨死又創造了一個“第一”,只可惜他這一輩子開的都是壞頭。
田悅,是田承嗣的內侄(按輩分應該是聶隱娘的舅舅),小時候父親早死,隨母親漂泊四方,田承嗣發達后把它們母子找回來享福。很快,田承嗣發現田悅這個侄子很像自己,于是開始處處重用田悅。田悅也沒辜負叔叔的栽培,事事處理的得體,對待田承嗣的子女更是關懷倍至,等到田承嗣臨死,他的兒子們都不能令他滿意,于是決定把節度使的位子傳給田悅。
不過,田悅繼承了他叔叔的狡詐,他召集被裁撤的士兵訓話,問“你們被裁軍了之后,生活怎么辦?”兵將無言以對。本來嘛,不當兵沒工資了,家里擎等著喝西北風吧!于是,田悅開始表演,“你們跟隨我叔叔多年,現在是朝廷逼我斷你們的生路,我實在不忍心又不能違抗朝廷,你們以后的工資我照發,絕不虧待了你們!”四萬將士瞬間被收買,這也使得田悅在以后的危機中能夠憑借軍心順利度過。
田悅表演的時間到了,他推舉朱滔為盟主,表示“一切都聽朱哥的”。朱滔不答應,田悅又提議,咱們幾個都稱王,效仿東周,以諸侯的形式侍奉唐朝,這下說到了野心膨脹的幾位節度使心坎里,于是田悅成了“魏王”,王武俊成了“趙王”,朱滔成了“冀王”。
聶隱娘時代
殺死田悅的田緒是田承嗣的兒子,史載其“為人兇險”,當年田承嗣臨死之所以沒有讓兒子們繼承節度使,就是覺得兒子們都有缺點難堪大任,才傳給了更加出色的田悅。田悅對待田承嗣的兒子們也相當不錯,田緒就被任命為兵馬使,可以說極受田悅信任。可是這個田緒卻真不是個東西,在兵馬使的位子上經常犯錯,而且都是重大過失,搞得原本對待兄弟很不錯的田悅都十分生氣,還為這個經常鞭打田緒(估計田緒犯的事確實不小)。為此,田緒一直懷恨在心。田悅雖然狡詐多變,卻生性節儉,而田緒又是個貪財好揮霍的公子哥,于是田緒就常常抱怨田悅給他的零花錢太少,因此更加記恨田悅。
田緒殺人殺的痛快,可是很快他就從血泊中清醒過來,堂兄經營多年,兵士歸心,現在自己圖一時痛快大開殺戒,如果兵士不服,殺身之禍就在眼前。這位公子哥第一時間想到的居然是——逃跑(膽小無腦的典型),而且馬上付諸行動。
魏博在田緒時期和朝廷保持著不錯的關系,最起碼沒像前兩位一樣總和朝廷開練。朝廷也學乖了,明白這會還不是徹底平定河北的時機,對待田緒之流也改為安撫為主。貞元元年,德宗還把嘉誠公主(影片中有出現喲)許配給了田緒,田緒這個家伙能力照老爹、堂兄差的很遠,偏偏運氣很好,父兄的拼殺給他換來了一個安定的局面,還成了駙馬爺。田緒之前殺死田悅就是因為田悅太節儉,自打當了魏博節度使以后他就徹底放開了玩,酒色無度,三十三歲就早早的死了。他一死,他的十五歲的兒子田季安(張震飾演的那位)就隱瞞了他的死訊,靜觀局勢發展,最后被諸軍推舉繼承節度使銜。
后面的人物電影中都有描寫了。此時的魏博多方勢力開始暗中較量,田季安要娶昭義軍(今山西境內)行軍司馬元誼的女兒為妻,他的堂叔田興(聶隱娘的親舅舅,這位才是未來的大咖)屢次勸阻,田季安懷恨在心,一直找機會除掉田興,嚇得田興只能裝病以自保。元誼的女兒果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到了魏博就開始扶植黨羽,勢力日趨做大。
田季安和他爹一樣,本事一般卻又是個酒色之徒,搞得魏博諸軍怨聲載道。正趕上這會朝廷出兵討伐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王武俊的孫子),要魏博借道給唐軍,此時的朝廷實力已經有了不小的起色,田季安又沒有爺爺的勇武,一時犯了難——兩邊都得罪不起,這可咋辦?還好,來魏博出使的幽州使者給他出了個主意,“你假裝幫著朝廷進兵,然后暗地里通知成德,在戰場上放水給你,再給成德一些錢糧以支持成德對抗朝廷,這樣兩頭討好,又不損失自身實力。”田季安一聽,真是好主意,于是照做,果然兩邊都覺得他是好人,總算度過了一場不小的危機。要說這魏博的戰斗力一直不咋地,游說和忽悠卻是完勝朝廷和各個藩鎮。
電影中的聶隱娘雖然保住了魏博一時的安定,但是在田季安死后,魏博還是陷入了動蕩之中。田季安比他老爸還少活了一歲,他死后,老婆元氏要眾將立田季安的兒子田懷諫為留后,可是這個田懷諫才幾歲,根本不能履行節度使的責任,于是大權就旁落到了元氏親信蔣士則(這位在電影里也露了一面)的手中。這下可是犯了魏博諸軍的眾怒了,大家一致推舉田興為主,殺死了蔣士則,把田懷諫攆回家,奉田興為留后。
魏博這個給朝廷搗了幾十年亂的刺頭,馬上就要在田興的帶領下來個180度的急轉彎,走上朝廷忠臣的道路了。
異類田弘正
田興,后來改名為田弘正。算是田氏門中一個徹頭徹尾的異類,他是田承嗣的堂侄。田家三代人不是心狠手辣就是狡猾多變,偏偏田弘正從小就好讀書,知禮義,為人特別正派,武功方面也是相當不差,這些都讓他在魏博軍中一直深得軍心。
等到蔣士則掌權,諸軍震怒,兵士們就找到田弘正,想讓他出來做主。田弘正無奈之下只能出來安慰大兵哥們,哪知道兵士一見他紛紛下拜,請他到衙門理事(政變比較“文藝”的說法)。田弘正最開始嚇了一跳,但很快明白過來,這事是推不掉的,于是對兵士們約法三章:第一,以后歸順朝廷,都聽朝廷的。第二,朝廷不下詔書之前,誰提議我做節度使的,殺頭。第三,搶劫殺人的殺頭。諸軍紛紛表示愿意跟隨田弘正,一切都聽他的。于是,田弘正殺死蔣士則,將田懷諫請回了家,并且把事件原委上報給了朝廷(看來多讀書還是有好處的)。
這會兒的皇帝是英明神武的唐憲宗,銳意削藩的憲宗,看到了田弘正歸正的決心,大加贊許,封田弘正為魏博節度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沂國公。
田弘正上臺后,覺得之前魏博節度使的官署多有超越禮制的地方,于是干脆搬到寒酸的采訪使官署辦公。在田弘正主政的時期,施行仁政,使魏博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魏博也處處都聽朝廷的話,連官員朝廷都可以任命了,魏博從朝廷的叛逆一下變成了最忠心無二的臣子。
此后數年,憲宗致力于削藩,田弘正成為憲宗削藩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先后幾次拒絕了其他節度使的威逼利誘,并帶領魏博軍積極參加朝廷對各路節度使的征戰。
田氏主政魏博的60年間,經歷了與朝廷從戰到和,從疏遠到親密的過程。中晚唐的藩鎮割據開始于魏博,而唐王朝復興的希望也終止于魏博,魏博就是中晚唐藩鎮割據的縮影,中晚唐的歷史幾乎大部分是圍繞著這么一小塊土地展開的。田氏實力實際不是很強,卻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下得以生存,除了田氏幾代人的努力,恐怕還要感謝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不管他們狡詐也罷,忠貞也罷,時至今日都已化為《刺客聶隱娘》的背景而已,但聶隱娘“娘”家的精彩故事還是可供后人為之唏噓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