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奶奶獲習大大頒發抗戰紀念章 與夫共救國
百歲老奶奶獲習大大頒發抗戰紀念章 與夫共救國
這枚金燦燦的紀念章是楊玉箴老人和丈夫在“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救死扶傷的重要見證。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昨日向30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幫助和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或遺屬代表頒發紀念章,這是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在泉州,家住東街忠義巷的百歲老人楊玉箴也收到了這樣的紀念章。
與丈夫共赴滇緬醫護救國
打開精致的紅色禮盒,百歲老人楊玉箴雙手小心翼翼托起金燦燦的紀念章。這是她當年與丈夫加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奔走在抗戰時期被譽為物資輸送“生命線”的滇緬公路救死扶傷的重要見證。
“阿拉上海人,當年從上海廣仁醫院加入救護隊。”盡管來泉州定居數十年,老人依舊操著一口濃重的上海口音,輕聲告訴記者她是上海人。
1916年出生的楊玉箴,由于家貧自小被送進上海的教會學校讀書,后來考上護士學校。畢業后,楊玉箴在廣仁醫院做護士,由于工作關系認識同為護士的莆田人黃治華。日本侵略者將戰火延燒至中國,楊玉箴與黃治華結婚后,共同加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奔赴滇緬公路,為前方提供醫務救護工作。
滇緬公路通車后,時常遭受日軍炮火襲擊,每當公路或橋梁被炸毀,公路建造者立即搶修,確保生命線暢通。勞工生病,爆發瘧疾,都是十分常見的事,醫務救護者顯得十分重要。為了配合前方,他們的工作地點一直在變動。楊玉箴到過云南的下關、保山、龍陵、芒市、畹町、騰沖,去過廣西、貴州,在遠征軍出國到緬甸時,她也隨同前往,始終奔波在一線,為戰士和老百姓治病。
拿到紀念章 老人徹夜未眠
1945年抗戰勝利后,楊玉箴與丈夫又到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政治大學衛生部服務,隨后輾轉到泉州,楊玉箴在泉州市第一醫院工作至退休,而黃治華在泉州的多家醫院工作過。
由于年事已高,楊玉箴的記性大不如前,年輕時如何在西南片區為戰士們看病救亡,她記不清了。但是只要聽到云南、廣西、緬甸那些熟悉的地名,老人就異常興奮,神情愉悅,不斷點頭,表示她去過,她對那些地方很熟悉。
楊玉箴的兒子黃乃豪說,關于父母年輕時的抗戰故事他并不清楚。2010年,楊玉箴的丈夫黃治華去世后,黃乃豪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一堆泛黃的文書和照片。
“父親、母親很少對我們談起過去的事,這一張張任用書還原了當年父親、母親在西南一帶救死扶傷的光榮歷史。時至今日,每當我拿出這些老舊的文書,母親臉上仍會浮現一絲自豪與從容的神情。”
“8月27日,拿到這塊紀念章時,母親激動得整夜睡不著。抗戰勝利已經70周年了,這塊紀念章告訴她,祖國沒有忘記當年那些不顧一切參加抗戰救國的愛國志士,歷史將銘記他們。”黃乃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