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盜墓》原著粉既期待又擔心
《花千骨》《盜墓》原著粉既期待又擔心
古裝仙俠大劇《花千骨》正式登陸湖南衛視周播劇場,這部根據熱門網絡小說改編的作品自開拍起就受到矚目,無論是選角、定妝還是拍攝,都引來網友熱議。該劇的播出也果然成為熱門話題,一時間橫掃各大排行榜,而且取得首播收視雙網第一的好成績,單集收視份額破10,這個成績甚至高于當晚黃金檔劇作。除了《花千骨》外,根據《歲月是朵兩生花》改編的《兩生花》也即將開播,書迷紛紛翹首以盼。熱門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書迷們滿意了嗎?
原著粉熱捧《花千骨》搶占話題榜收視榜
集萬千期待于一身的《花千骨》終于在前晚揭開神秘面紗,在首播之時,網絡上無數看過原著小說的書迷自發守候在電視機前,貢獻收視之余一直刷微博熱搜、話題雙榜。
《花千骨》改編自fresh果果同名小說,講述少女花千骨與長留上仙白子畫的愛情故事,霍建華飾演的白子畫玉樹臨風,趙麗穎飾演的花千骨貌美可愛,唯美的制作風格和虐戀都是該劇的看點。對于原著粉來說,《花千骨》首播幾分鐘后白子畫就出現在畫面中,但是按照小說的進度,霍建華扮演的白子畫起碼要在幾集之后才露面,但不少原著粉對此表示理解,“男主角肯定不能太晚出場,有修改是正常的。”但是,白子畫跟花千骨初見后給她過生日、幫她修房子,這些設定讓小說里仙氣十足的白子畫接了地氣,卻讓原著粉表示接受不了,“我的天啊,上仙必須是仙啊,請花千骨吃包子是什么情況?”“嗚嗚嗚,改了不少,不是我心目中的劇情,希望下面正常,不要太失望。”而趙麗穎扮演的花千骨則負責呆萌犯二,讓原著粉覺得“跟小說差別不大”。
在畫面方面,《花千骨》的水墨畫風獲得相當多的好評,但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劇中花千骨過生日吃的包子居然是用特效做成的。此劇情一出,微博上便炸開了鍋,不少評論表示:“劇組你是有多‘窮’?連個包子都買不起?!連個包子你都要后期加上去?”面對網友的吐槽,制片人唐麗君[微博]在微博上霸氣回應:“有錢,任性!”此外,現插進土里的“地表蘿卜”也讓網友笑作一團。
《兩生花》《盜墓筆記》……小說迷忙得過來嗎?
除了《花千骨》之外,本周還有兩部根據熱門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備受矚目,分別是《兩生花》和《盜墓筆記》。其中,在愛奇藝播出的《盜墓筆記》和湖南衛視播出的《花千骨》一樣都是周播劇,而明晚即將在江蘇衛視開播的《兩生花》則搶占了黃金檔。不少網友在微博上表示,幾部原著小說都看過,如今又同時搬上熒屏,很容易陷入“選擇困難”。其實,它們播出時間并不重合,觀眾還是可以淡定選擇。
《盜墓筆記》正片還未上線,但截至記者發稿時,“盜墓筆記”相關微博閱讀量、討論量相當大,片花、預告、制作特輯等播放量均已超百萬,未播先火趨勢明顯。
此外,《兩生花》與《花千骨》的PK值得關注,《兩生花》改編自唐七公子都市小說《歲月是朵兩生花》,以一位失憶男子與單親媽媽的愛情為故事主線,由林添一執導。劇中劉愷威飾演失憶暖男秦漠,王麗坤飾演單親媽媽顏宋。《兩生花》制片人趙巖森表示, “愷威在這部劇里演的是個超級大暖男,跟‘霸道’沾不上半點邊,一定要用一個詞去形容他的話,那就是‘呆萌’。”但是相同的是,劉愷威不變深情本色,在《兩生花》中不僅對單親媽媽顏宋一往情深,還對小顏朗寵愛有加。
熱門網文改編誰受益?
在《何以笙簫默》、《甄嬛傳》、《步步驚心》等作品熱播后,熱門網絡小說的表現讓業內人士信心十足,那些好看的小說搬上熒屏,一定能收視、話題雙豐收。
因此,最近幾年書迷們熱捧的小說如今紛紛傳來了即將搬上大銀幕小熒屏的消息。《華胥引》目前已經排期播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簽約啟動、《微微一笑很傾城》正在籌備、《錦衣夜行》、《回到明朝當王爺》的改編版都會跟觀眾見面,而改編自明曉溪小說《旋風少女》的同名電視劇也正在熱拍中。
確實,享受著原著書迷的擁護以及極具爆點的網絡宣傳噱頭,網文劇不僅具有原著粉絲的超高人氣,還捧紅了一系列偶像明星,鐘漢良、唐嫣、趙麗穎、劉愷威、霍建華、李易峰、楊洋、王麗坤等從書里走出的主角們,也確實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評。無論是顏值還是演技,基本上都是鮮花多于板磚。
正當網絡小說成為業內香餑餑之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主動給這一現象降溫。
在上海電視節上,閱文集團CEO吳文輝透露,2003年時網絡小說是“堆積在那賣不出去”,但從2014年開始“幾乎全賣掉了,并且還出現了預購、搶購的現象”。在版權方面,吳文輝透露版權的上漲“驚心動魄”,現在的版權最高能賣到幾百萬,加上后續分成,總數字最高能達到上千萬。
版權的高成本,讓不少制作單位提出要回歸冷靜,畢竟一部電視作品還是要考慮自己的制作成本。唐人影視蔡藝儂[微博]則呼吁用冷靜的心態看待這個現象,還有業內人士提出:“不是所有的小說都適合改編成電視劇。”電視劇《花千骨》制作人唐麗君也表示,如今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有兩大問題:一是過分依賴小說,編劇的原創能力在下降;其次是IP被越炒越熱,使大量制作成本用在購買版權上。
光有原著基礎還不夠
《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的熱播,讓不少電視劇制作單位似乎找到了奪取收視冠軍的捷徑:買下那些受追捧的熱門網絡小說,找到相對符合書中人物設定的男女主角,播出時就能把大量書迷轉換成觀眾,話題度收視率唾手可得。
事實上,真的有這么簡單嗎?除了那些播出成功的例子,還有不少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的電視劇作品無聲無息就播完了——即使是被公認為作品“質量保證”的桐華,也有過改編后收視遠低于預期的經歷,《最美的時光》沒有得到“最美”的結果,除了當時播出頻道的刪減過猛外,“故事矯情、表演浮夸”等批評聲不絕于耳。這或許給從業者提了醒:光有原著基礎還不夠,還要有良好的改編、拍攝能力,否則,再好的小說也經不起“山寨”的折騰。況且,“原著粉”相當挑剔,他們不會無原則地追捧改編作品,必須是那些符合自己想象的改編,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認同。
如今,部分網絡小說搬上熒屏后面目全非是常事,除了角色還是原有名字外,書迷已經找不到其他相似之處,這樣的改編大概只是看中了原著小說的名字和吸引力而已,但這樣的“貨不對板”遲早還是會被書迷發現和唾棄的,“不如不改”、“請別糟蹋我心中經典”等呼聲,或許也能給小說作者提個醒:把作品搬上熒屏之前,怎么改編、怎樣提升自己作品的影視價值,值得細細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