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宣布降息0.25%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人民銀行宣布降息0.25%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昨日晚間,央行宣布,自11日起,金融機構下調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同時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從之前的1.3倍擴大到了1.5倍。這是今年年內央行的第二次降息,也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半年內的第三次降息。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對于廣大房奴一族而言,每個月房貸將少交一些,以100萬貸款20年期限為例,此次降息買房人每月可少還142.87元。而對于上周十分煎熬的A股股民來說,降息無異于給他們糾結的心“松綁”。
影響分析
銀行利率上浮到頂意愿不強
“哎,本來還指望存在銀行拿點利息,這下又要少了。”昨晚,聽到央行降息的消息后,退休老大叔王先生無奈地嘆氣。對于像王大叔這樣的普通儲戶來說,降息簡直就是“噩耗”,因為這意味著存款利息要“瘦身”了。不過,周日央行降息的同時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從基準的1.3倍擴大到了1.5倍。但與前兩次央行提高浮動上限當晚,立即就有商業銀行一浮到頂不同,截至昨晚10點,記者了解到,并沒有商業銀行立即跟進。業內人士也多估計,這一次銀行將利率一浮到頂意愿不強。
民生證券宏觀團隊表示,存款利率定價范圍繼續擴大,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但實體經濟下行,可匹配的高收益資產供給收縮,預計銀行尋找高成本負債來源動力不強,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意愿不大。” 央行昨日在其官方網站回答記者問時也表示,由于目前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機構數量已明顯減少,預計金融機構基本不會用足這一上限。
儲戶實際利息將“縮水”
利息降低,對存款人來說,意味著荷包受損。不過,央行這次宣布降息的同時,還宣布將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由之前的1.3倍擴大到1.5倍。如果降息前后存款利率均是上浮到頂,哪怕基準利率下降了,儲戶能拿到手的利息收入并不會縮水。
以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為例,降息前基準利率為2.5%,如果上浮到頂為3.25%,10萬元的存款一年利息為3250元。降息后,一年期整存整取基準利率為2.25%,一浮到頂后為3.375%,10萬元的存款一年利息為3375元,比降息前反而多125元。降息前后若都按照一浮到頂的利率算,其他各期限也都是這個結果。
但實際上,如大多數業內人士預計的那樣,此次利率浮動上限擴大到基準的1.5倍,商業銀行跟進的可能性非常小。
20年百萬房貸月供少還142.87元
對于普通買房人來說,降息是實實在在的利好。以商業貸款100萬元,貸款期限20年,等額本息還款方式來計算,降息后的利率為5.65%,月供為6963.87元,相比降息之前每個月少還142.87元——小兩口每個月可以多下一頓館子了。
同時,公積金利率也在下降,對于公積金貸款的買房人來說也有實惠。5年以上公積金的貸款利率從4%降到只有3.75%,這樣60萬元公積金貸款20年,月供從原先的3635.88元,降到3557.33元,每個月少還78.55元。進入降息通道后,“房奴”們面對降息自然是喜大普奔。從去年11月開始,央行已經三次降息,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對于上述商業貸款的情形,三輪降息下來月供已經少了500多元。
“降息會讓開發商的融資成本下降,買房人貸款買房的成本下降,有利于樓市的穩定和進一步回暖。”南京一家地產研究機構人士表示,目前一線城市的樓市已經價量齊升,南京等部分二線城市樓市在4月底已經明顯回暖,降息的刺激有利于開發商進一步去化庫存,樓市熱度后市可期。
本意不是刺激股市,但利好不應小覷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認為,央行本次降息是著眼于托底實體經濟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是穩增長和促改革的應有之意。“認為本次降息是為了救股市或樓市,這是站不住腳的,但是降息對股市和樓市的利好作用不應小覷。”數據顯示,去年11月央行降息后,上證指數隨后一個月漲幅超過了20%;今年3月央行降息后,上證指數隨后一個月漲幅超過了18%。上周A股出現大幅調整,本次降息后市場又如何反應?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說:“降息后利率下行助推資金入市,A股資金面迎來明顯改善,短期A股可能還會呈現大幅震蕩格局,但A股的牛途還長。”
不過,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央行降息,其目的是用強有力措施來穩定經濟增長,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利于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同時對減緩股市的下跌速度和下跌節奏有非常重要影響。但減息并不能改變大部分股票在全球市場中處于絕對高估的基本事實。
降息后如何
打理“錢袋子”?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市場資金面相對寬松,降息降準均會帶動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調,尤其是一直受投資者關注的貨幣型基金收益率將難改走低的態勢。”
“盡管降息對一些銀行理財收益會有所影響,但下調幅度不會太大,總體和物價水平保持低位相匹配。”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理財產品的收益不僅和貨幣市場資金價格有關,還和投資收益率有關,如果一些理財產品投向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對整個投資收益的提升會有推動作用。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建議,在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收益水平下移的背景下,投資者可考慮配置更多權益類或綜合類的理財產品,并根據自身情況拓展一些金融衍生品增加投資收益。
“此前上浮擴大到1.3倍時已有不少銀行未上浮到頂,此次1.5倍預計將有更多銀行不浮到頂,這說明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在漸近推進中走向水到渠成,百姓對于打理自己的‘錢袋子’也將面臨更多選擇。”郭田勇說。
權威聲音
業內專家表示,在穩健的基調下,央行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將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復蘇;降息的本意不在刺激股市和樓市,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利好因素。降息有助于促進國內投資和擴大居民消費,實體經濟有望進一步復蘇,充分體現出了寓改革于調控之中。
降息符合實體經濟需要,反映市場預期
事實上,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央行就先后兩次降息。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此次進一步降息,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降準和降息成為一季度貨幣政策的代名詞。央行最新公布的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一季度央行通過量價工具搭配共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市場利率明顯回落,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說:“企業融資成本還是略微偏高,不少中小微企業依舊融資難、融資貴。當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內物價水平又總體處于低位,這都給降息提供了空間。可見,此次降息是完全符合實體經濟的需要。”
“這次降息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降息時間和幅度均符合市場預期。”南方基金經理楊德龍認為,近期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和4月份經濟數據普遍不佳,市場預期這將促使央行采取降息的措施來緩解經濟下滑的壓力。他同時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將緩慢回升。
根本不需要“中國版QE”
貨幣政策寓改革于調控之中
央行去年11月降息、今年2月降準、3月又降息、4月再次降準,如今再次降息。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全社會融資成本過高難題,央行貨幣政策近段時間來可謂是“蠻拼的”。市場對此有傳言認為,“中國版QE”已箭在弦上。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根本不需要“中國版QE”。當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而這種壓力是對過去30多年經濟高增長的一種合理調整。這完全不同于美國次貸危機后的經濟回落,因此,中國沒有必要推行QE。貨幣政策調整是為了讓宏觀經濟更平穩運行。
孫立堅認為,雖然降準降息接連而至,但我國貨幣政策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依舊是穩健的主基調。所做的微調主要是為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不是強刺激,更不是大水漫灌,是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未來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多措并舉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同時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