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第一狗仔
卓偉:第一狗仔
卓偉原名韓炳江,卓偉只是他幾個筆名中的一個,當然也是名氣最大的一個。他在中專時學的是工科,后來又考取了漢語言文學的本科文憑。2000年1月應聘到了《每日新報》當記者。一個讓眾多明星提起來就咬牙切齒丶“粉絲”們恨不得湊錢找人揍他一頓的狗記者,私下里是一個愛看書丶愛搜集好萊塢黑白電影碟的“文化人”。幾年前,他就被譽為“中國內地第一狗” 。2009年孫悅"車震門"攝影師。
個人簡介
卓偉被媒體稱為大陸第一狗仔。馮小剛與神秘美女過夜偷拍,顧長衛深夜車震,李幼斌 和史蘭芽相差16歲忘年戀曝光,高圓圓跟夏雨回公寓,陳道明與左小青鬧緋聞,劉芳菲流連夜店應酬大款等等娛樂圈的爆炸性新聞都是出自他之手,卓偉曾做客《魯豫有約》、《實話實說》,在娛樂圈的狗仔行業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江湖老大。
金絲眼鏡,西裝革履,讓人常誤以為他是外企白領。他最擅長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尤其擅長從老頭老太那里套出話來。從2000年起,卓偉完成了從文化記者到娛樂記者,到狗仔,乃至組建狗仔隊——風行工作室的轉變。
生活中的卓偉,不吸煙不喝酒,最大的嗜好就是看各種野史丶秘聞類的書籍,購買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碟片。他認為,中國正在經歷一個社會文化的轉型期,娛樂圈也在轉型,娛樂媒體的職責,就是盡自己的最大力量追求事實真相,對娛樂圈的發展起到凈化丶促進丶監督的作用,使其更加規范。
人物經歷
專業精神
他在中專時學的是工科,后來又考出了漢語言文學的本科文憑。還在少年時代,卓偉就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候中央電視臺只有兩個頻道,每周末晚上放映一部20世紀??怂构镜碾娪?,令他深深著迷。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專業的娛樂報紙,于是他自費訂閱了《中國電影報》和《文匯電影時報》 ,每周貪婪地閱讀著,也開始學著寫寫影評。
工作生涯
出于對電影的熱愛,卓偉砸掉了工廠廠辦秘書的“鐵飯碗”,去了天津一家電影公司的下屬影院,日常工作就是寫寫宣傳材料和影評。慢慢地,國營單位刻板的生活讓他感到乏味,業余生活里的大量閱讀則為他開啟了另一扇窗戶。他從小就喜歡看歷史書,而“野史”丶“秘聞”一類的文字無疑更吸引他。
2000年1月,天津的《每日新報》創刊,當時全國所有的媒體設立的都是文化新聞部,而這家報紙開宗明義,要招的是娛樂新聞部記者。這無疑更加符合卓偉的興趣,于是他應聘到了《每日新報》,負責電影新聞的報道,跟全國的文化記者一樣,報道著“八小時以內”的工作新聞。
2003年下半年,卓偉跳槽到了北京一家新創辦的周刊《明星Bigstar》,開始了真正的狗仔生涯。到了《明星Bigstar》,卓偉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與明星的“戰爭”
2005年底,卓偉去了《新京報》,很快挖到了演員陳建斌和蔣勤勤戀愛的獨家新聞。
2006年下半年,卓偉到了《南都周刊》之后,卓偉挖了那么多明星的隱私,但從沒有遭受過真正的人身威脅,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哪個明星的八卦曝光了,明星的經紀人馬上打電話來問還有沒有下一步的跟進報道,然后很客氣地表示要請他吃飯。
2006年,卓偉先后走上《魯豫有約》和《實話實說》的嘉賓席,講述“狗仔”的幕后故事。
2014年9月20日,王菲和謝霆鋒被曝時隔11年后復合,兩人還被拍到在女方北京家中約會纏綿的照片,引發轟動。拍攝該組照片的作者卓偉,他還原了“鋒菲”二人約會的細節。另外,對于謝霆鋒經紀人霍汶希提出的侵權,卓偉直言:“希望來告。”
2015年1月,風行工作室曝光陳赫、張子萱出軌照片視頻。
個人生活
開通微博
2015年1月28日中午,娛樂記者、內地第一狗仔卓偉開通了新浪微博。有細心網友發現,卓偉的關注列表竟都是成對出現的明星,謝霆鋒、王菲、陳赫、張子萱、文章、馬伊琍、姚笛……這些也都是曾經被他拍到過的明星情侶??吹饺绱藦姶蟮年P注陣勢,網友紛紛調侃,甚至稱卓偉的關注列表就是“死亡筆記”。
工作信念
狗仔隊
卓偉相信一個樸素的道理:越難得到的新聞,才越有價值。他常說,“狗仔”最怕的就是被發現,只有偷拍出來的東西才是原生態的。
混進明星居住的小區就是考察“狗仔”隱藏身份和應變能力的第一堂課。第一次進一個小區,卓偉通常會裝成看房的,進去了就開始觀察,看小區里有沒有正在裝修的房子,或是單位租用房,下次來他就說是去那送材料的。這樣多數時候能蒙混過關。
代表作品
在《明星Bigstar》的兩年多,卓偉寫出了《許晴與前大款男友的秘密生活》丶《〈十面埋伏〉北影片場探秘》丶《〈千機變2〉劇組群毆記者》丶《菲鵬愛情進行時》丶《唐國強前妻自殺真相》丶《謝雨欣前男友出事了》丶《李金羽女友是孫寧》丶《姜文周韻太廟漫步》丶《黃奕成長往事大揭秘》等近百篇獨家爆料報道,幾乎每篇都引起全國報紙丶網站的“瘋狂”轉載。
個人影響
打開各大門戶網站娛樂新聞,卓偉和他創辦的風行工作室,幾乎包攬了內地一半以上的重大娛樂新聞。明星、藝人、導演們的衣食住行、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在娛樂圈,卓偉被譽為“內地第一狗仔”。這些報道在得到社會反響的同時,也招致許多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