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觀眾的眼睛 不是每種電影都值得3D
放過觀眾的眼睛 不是每種電影都值得3D
《智取威虎山3D》在賀歲檔“獨領風騷”的局面,讓2015年賀歲檔少了“兵家必爭之地”的激戰。一月,影壇又掀起重映潮——《一代宗師3D》和《功夫3D》接踵而來,這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還是換個馬甲來賺錢?
如今,大制作愛拍3D、老片也愛轉制3D的境況,讓觀眾連連抱怨:效果不佳,眩暈,求放過。
一個月兩部老片轉制3D
“和2D版比,3D版本中的水滴、雪花和貂毛,通過技術顯得更加生動立體。”華商報讀者柏小姐對《一代宗師3D》有不錯的評價,身為影視編導的她解釋,“像雨、雪、鏡、影這類運動及虛化的元素,是追求立體實在的3D制作中最難表現的對象,可《一代宗師3D》里大量出現這4種意象,注重‘意’的2D讓很多觀眾對該片表示:沒看懂,而3D版更注重‘形’,讓一些鏡頭和場面更加直觀,也許這是王家衛向市場妥協的表現吧。”對比兩版,看得出導演將原有素材重新調整,雖然故事一樣,但改變了敘事結構讓電影更具“賣相”,比如原來梁朝偉帶宋慧喬去金樓聽戲、章子怡[微博]冒死搭救張震[微博]、小沈陽[微博]上門找茬被擺平的非主線情節都被刪掉,增加了宗師葉問的主干情節,讓影片脈絡也更加明晰,3D效果也讓影片觀感更加生動直接。該片重映10天,內地票房5300萬元,在近年來一系列重映的華語片中排名第一。
相比之下,《功夫3D》賣的是情懷,“迎面飛來的斧頭,古箏魔音化成了猙獰鬼怪,這些都蠻有視覺沖擊力的,但導致我掏錢去影院看第二遍,因為這本身就是一部好電影,再看一遍仍然很感動,無厘頭的劇情,讓人臉笑麻,以小見大的臺詞,又看著心里泛起漣漪。”跟本報讀者宋女士一樣,周星馳的“鐵粉”成為3D版票房貢獻的中堅力量,上映僅2天,票房就達到1175萬元,微博上許多人留言“還星爺電影票錢”,據了解,重新上映的3D版票房收入確實會給周星馳,具體分成比例達到了17.5%。
不是每種電影,都值得3D
《泰坦尼克號》、《2012》、《冰河世紀》等進口片都曾以3D形式重新上映,“回爐重造”的它們落下圈錢的口舌,或許是為了避嫌,《一代宗師》和《功夫》的3D版都或多或少做了些改動,這才保全票房和口碑。不過,影評人“暗夜騎士老大爺”對此態度明確,直言老片轉制3D為的還是錢,“現在重新拍一部電影需要資金、周期,但是老片轉制3D可以非常迅速,這就是一個市場行為。其實放眼全球,比如在歐美,3D熱已經開始減退了,但在中國大家目前還是很熱衷于3D效果,3D電影的高票價導致眾多老片也紛紛選擇以轉制3D的形式再次上映。”
除了經典轉制3D重映,如今大制作愛拍3D,也成了影壇的潛規則,影迷劉源看一部,感慨一次“有必要嗎?”他說:“我看過效果最佳的3D電影只有《阿凡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不明白像《一步之遙》這種故事片為什么要拍3D版,歌舞情節看得我頭暈,角度稍微偏斜就有想吐的感覺。還有《太平輪(上)》,上半部就沒沉船大場面,幾段愛情故事,用3D有必要嗎?我不是心疼錢,實在是觀影體驗太差。”與此同時,6歲以下兒童的家長也成為拒絕3D電影的主力軍,直呼:“求大導演們,放過觀眾的眼睛。”
看3D電影最好選后排座位
3D電影的原理是以兩臺攝影機仿照人眼睛的視角,同時拍攝。放映時,也以兩臺放映機同步放映,左右攝影機拍攝到的畫面至同一面銀幕上,再借助特殊的設備,確保左眼看到左眼應該看到的影像,右眼看到右眼應該看到的影像,模擬了人眼真實觀看現實世界的過程,最終,這些信號通過視覺神經的傳遞進入大腦,經過大腦加工,就產生了看現實立體效果的觀感。
“人的眼睛調節融合功能越強,對立體效果的感知就越好,相反有些人眼睛的適應性弱,看的時間長了就會產生視覺疲勞,這與3D眼鏡沒有關系,純粹是個體差異。”西安市眼科醫院視光部副主任張學輝昨日解釋說,成年人每隔15—20分鐘最好摘掉眼鏡休息一下,如果有頭暈、惡心的感覺,立即停止觀看,此外選擇稍微靠后的位置,也能避免觀影的不適感。網上盛傳3D電影導致青光眼,張學輝醫生進一步解釋:“不是導致,而是誘發,本身就存在眼睛上的疾病,在暗環境下,外界刺激時間過長,眼壓升高就誘發潛伏的疾病,刺激青光眼的發作。”至于6歲以下小孩看3D導致視力下降,張學輝醫生說:“孩子視感知不完善,看完3D影片會產生幻覺,他們的經驗不足以完全認知看到東西,在判斷客觀物體、空間的距離有了差別性,比如走樓梯時落空,但這些都是短暫的影響,適應一段時間就可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