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倉健去世
高倉健去世
日本著名男演員高倉健11月10日因罹患惡性淋巴瘤在東京都內的醫院去世,享年83歲。在他演藝生涯58年間,共計出演電影205部。1976年,他主演佐藤純彌導演的《追捕》,檢察官杜丘的形象深入人心,被廣大中國觀眾所喜愛,2005年還曾主演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千里走單騎》。高倉健1931年出生于日本福岡縣,1956年憑借電影《電光流星空手打》出道,主演過《八甲田山》、《幸福的雙手絹》等影視作品,代表作有《南極物語》和《鐵道員》等。
年輕時飽受戰爭饑餓之苦
和絕大多數習慣于面對鏡頭侃侃而談的明星不同,高倉健不善言辭,他總是將自己藏得很深,試圖躲避一切和他私生活有關的問題。關于他的青少年生活,人們只能從他獨白式的隨筆和他的老友八森稔等人的回憶錄中,捕捉到一些零零星星的片斷記憶,將這些點滴記憶串接起來,可能會比較真實地勾勒出他早年的生活,盡管我們不得不承認,畢竟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這些敘述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傳聞色彩。可以確定的是,這位在銀幕上以扮演硬漢著稱的明星,也曾經只是個弱不禁風的少年,也曾經飽受戰爭之苦,而饑餓、病痛與磨難,也正造就了他堅強內斂的獨特性格,與其說高倉健是在銀幕上扮演硬漢,倒不如說,他是在成功地扮演自己。
他像個小貓似的隨便吃別人給他的零食,還為此常常吃壞了肚子,鬧到只能生病住院的地步。迫于無奈,他的母親只能在他的胸前掛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請不要給這個孩子零食吃!”
1931年(昭和六年)2月16日凌晨,一名男嬰在日本南部福岡縣北九州島島島島島市的中間町呱呱落地。中間町是一個堆滿矸石和坑木的煤礦小鎮,筑豐煤礦的矸石堆就成了這位男孩少年時代天然的游戲場所。這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家庭,他的父親小田敏郎是煤礦上的一名普通職員,他的母親結婚前當過教員,婚后當然和其它日本婦女一樣,成了家庭主婦,在家里教育四個孩子。這對夫婦生有兩兒兩女,高倉健是他們的次子。不過,這個時候他并不叫高倉健,父母給他取的名字是小田敏正,后來曾經一度改名為小田剛一。
銀屏上的高倉健形象高大健壯,但他在幼年時卻出人意料地瘦弱。他在描述自己的童年時,談起自己如此弱不禁風,“簡直就像動物園里囚著的小動物”。生長在戰亂年代的他,童年的記憶更多地是與疾病、饑餓或者戰爭相關的。或許就是出于這種記憶,他才在日后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健”。這個瘦小的孩子經常生病,一年到頭經常動不動就感冒或者拉肚子。因為身體孱弱,連女孩子都會欺侮他,他還經常為此哭鼻子。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籠罩在戰爭所帶來的物資匱乏的陰影當中,這個在偏遠的北九州島島島島島的孩子當然也飽受饑餓的侵襲,他像個小貓似的隨便吃別人給他的零食,還為此常常吃壞了肚子,鬧到只能生病住院的地步。迫于無奈,他的母親只能在他的胸前掛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請不要給這個孩子零食吃!”高倉健日后回憶起這段往事時,還幽默地說,這就像是動物園籠子前常見的告示。
身體瘦弱,卻沒有影響孩子頑皮好動的本性。他留存的最早記憶就是自己在四歲那年,學著抽煙玩,結果被香煙熏得暈了過去,失足掉入了家中庭院的水池里。
昭和十二年(1937年),高倉健六歲,成為了中間小學校的一名小學生。他的體質并沒有增強,多病的他甚至還患上了浸潤性肺結核病,不得不休學療養一年。那個時代的醫療條件仍然相當簡陋,肺病當時被視為不治之癥,人們都非常忌諱,甚至會厭惡罹患結核病人。父母為了其它孩子的健康,不得不把年幼的高倉健送到了離家不遠的伯父家,將他隔離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一個在病痛和孤獨中掙扎的孩子,又能在此時做些什么?陪伴他的只有書本和收音機,他日后孤獨而又沉默寡言的個性,或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養成的。幸運的是,高倉健的母親仍然仍然牽掛著自己病弱的孩子,每天晚上八點半的時候,母親都會準時來探望他,一邊幫他測體溫,一邊關掉收音機,好讓他早點休息。這個孤獨的小孩子,已經依戀上了空蕩蕩的房間里,收音機回響的聲音,這聲音會讓他感覺到一絲溫暖,為了多聽一會節目,高倉健不時會耍一點小小的伎倆,他回憶說,“可能我就是那個時候學會撒謊的,有時候甚至謊報體溫表的度數,借口今天的狀態不錯,央求媽媽多讓我聽一會兒收音機。”
在家人的關愛和照料下,高倉健終于康復了。病愈后的他,只能重讀小學一年紀。在與病魔做斗爭的一年時間里,他與書本已經非常親近,養成了熱愛讀書的好習慣,他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很多,還從書中學到了很多課外知識,因此,他的國語和歷史成績在班里都名列前茅。
這個有些刺眼的轉校生理所當然地成了眾矢之的,他經常遭到欺侮,成為頑童們打斗的對象。可是,昔日那個病弱的男孩已經漸漸變得勇敢起來了,他不甘心受人家欺負,奮起反抗,有時候還能略占上風。
在戰爭年代里,這個煤礦小鎮上的學生們穿著都比較破舊,而在這群孩子當中,高倉健打扮卻相當時尚,他披著類似軍官服的長長的披風,腳蹬著長筒皮靴,喜愛他的父親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穿著太破舊,從緊巴巴的家庭開支中節衣縮食,給孩子們留出了不菲的置裝費,希望他們在困難時期仍然能體體面面地去上堂。但幼小的高倉健卻只能懵懵懂懂地體會到父親的這番愛心,對于這種與眾不同的打扮,高倉健始終感覺很羞愧,他認為“這多難為情啊,真不愿意這樣打扮。”
高倉健仍然多災多難,他雖然僥幸擺脫了病魔之手,卻又遇到兩次死里逃生的經歷。有一次,這個頑皮的男孩掉進了洗煤池里,在滑溜溜的煤漿中,他不斷掙扎,但是越掙扎越往下陷,最后甚至陷得差點淹沒到鼻子,險些送命,幸虧有人及時趕到,他才得以獲救。
回憶起童年的這些軼事,高倉健對慈愛的母親一直心存感激,“無論如何,(這些事情)可讓媽媽擔驚受怕了。為了養育我,真不知道讓她吃了多少苦。”后來他出演的電視劇《兄長》在電視上播出時,遠在家鄉的母親還特意來信,說看到他身體健壯的樣子,感到非常高興。“只要媽媽高興就好,看來上電視也還是有好處的”,高倉健風趣地說道。
是啊,誰能想到電視上高大偉岸、英俊瀟灑的這個大男人,當年竟是一個如此單薄纖弱的孩子呢?而一切的轉機都出現在他上小學四年紀的時候。1941年正值戰事激烈的時期,這些還在上學的孩子們也必須加以疏散,高倉健被轉到了香月小學校。這個小學校的孩子們家境更為貧寒,他們都只能手拎著媽媽親手縫制的布書包去上學,而高倉健卻是惟一一個背著正式的“學生用背包”上學的,多少讓別的孩子感到眼紅。這個有些刺眼的轉校生理所當然地成了眾矢之的,他經常遭到欺侮,成為頑童們打斗的對象。可是,昔日那個病弱的男孩已經漸漸變得勇敢起來了,他不甘心受人家欺負,奮起反抗,有時候還能略占上風。逐漸地,經過幾番較量,他慢慢制服了那群少年,甚至力挫群雄,成為了孩子們當中頗有威望的頭兒。他有時候還帶領著自己的哥們兒,打著父親的旗號去找熟人,免費出入電影院去看電影。纖弱的男孩,慢慢長大成了一個健壯的少年,當年那么喜愛觀看電影的他,恐怕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名活躍在屏幕上的男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