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假
春秋假
春秋假,鼓勵學校靈活調整放假時間,區縣政府在部分中小學探索試行春假或秋假。市旅游委日前制定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這一鼓勵措施。(8月12日《北京日報》)
實施春秋假的依據是國務院2013年2月18日頒發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目的是為了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加他們接觸自然與社會的機會,開拓視野,從而能夠在學習期間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而杭州市中小學已于2014年在全國率先進行放春、秋假試點。
春秋假目的
每一項行政在施行之初,總會引來一片叫好或質疑之聲,針對中小學放春秋假也同樣如此。在筆者看來,中小學施行春秋假制度確實益處多多,但在我們現行的工作學習體制下,實在還有許多“硬傷”,需要人們仔細斟酌。
一是小孩與大人放假時間不接軌,孩子放假誰來管?給孩子放春假、秋假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多接觸自然和社會,保證他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是這期間的活動誰來管?難道就自然“放養”?雖然說《綱要》也提出保障國民旅游休閑時間,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但終究不可能所有家長都在中小學春秋假期間休年休假吧?因此,沒有家長帶領、指導的春秋假期里,所有的研學旅行、社會實踐往往都是一句空話,甚至還加大了安全隱患。
二是當前學考評價機制下,春秋假明顯會破壞學生學習的連貫性。按學期編排的整體教材與零碎的時間、紛亂的心情的矛盾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長期在一線任教的教師們都對此感慨頗深,每個雙休日結束后的星期一,班主任、任課老師等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來引導學生“收心”,就是讓他們把分散的注意力聚攏起來,重新回歸學習,而到了周末,學生的心早早地已經放飛到了課堂之外。每周尚且如此,一旦實施春秋假,只會更加大促使學生連貫學習的難度。
三是放假時間的安排很值得思量。因為放春秋假的前提是 “全年放假時間總量不變”,那么一般就只能采取擠占暑假和寒假的時間,而這兩個時間段卻是一年中最熱或最冷的時節,在此期間的學習效果會怎樣?結果不言自明。
所以,盡管施行春秋假也有很多好處,但是在沒有解決最大的矛盾之前實在還當緩行。而要解決這個矛盾,先是必須把春秋假當做是一個社會問題來看待,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教育問題,從上到下要做好大人和孩子放假的銜接,才能使春秋假起到應有的作用;二是要解決學考評價機制,讓學生和老師從書山題海中解脫出來,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才會擺脫老師在假期布置海量作業的陰影;三是做好放假時間的全局安排,把最適合學習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能以最好的心情、最好的狀態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中小學生春秋假在我國當前還屬于新鮮觀念,我們不能盲目喝彩或者急于否定,必須要做好調研論證,統籌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符合學生的成長學習規律,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