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R-72客機
ATR-72客機
ATR 72是ATR 42的改良型號,機身加長4.5米,改用更大馬力的引擎,增加約10%的燃料。ATR 72于1988年進行首航,1989年投入商業服務,芬蘭航空是首個接收此型號飛機的航空公司。ATR系列的行李儲存架設置在駕駛室與客艙之間,所以前方機門通常是用作裝卸行李,而乘客大多數從尾部機門進入機艙。相比其它飛機,此型號并沒有提供空氣及電力功能的輔助動力系統(APU),而是讓右邊的二號發動機上的螺旋槳煞車裝置,讓2號發動機可以在啟動的狀態下,不讓螺旋槳旋轉,僅擔任電力和空氣的供應。ATR72的翼展和機翼面積均加大,機身加長,載客量可達64~74名。
基本介紹
ATR 72為法國與意大利合資的飛機制造商ATR制造的雙螺旋槳民航機,結構上與42型一樣,但機身加長4.5米,載客數提升至72人,油箱容量更大,航程更遠。
ATR72是ATR42的加長型飛機。1985年巴黎航展期間宣布著手這項改型計劃。ATR72使用兩臺1611千瓦(2190馬力)PW124渦槳發動機,兩個漢密爾頓標準公司14SF-11四槳葉螺旋槳。ATR72的翼展和機翼面積均加大,機身加長,載客量可達64~74名。客艙左側前方安裝客艙門或貨艙門。ATR72于1988年10月27日首飛,1989年9月25日獲法國型號合格證,并于11月15日獲得美國型號合格證。1989年10月27日開始交付使用。到1992年12月31日,正式訂貨和意向訂貨分別為115架和88架,已交付77架。飛機單價為1190萬美元(1991年)。
設計特點
機翼
基本和ATR42相同。但翼展和翼面積增加。機翼翼盒由梁和用碳纖維/環氧樹脂材料制造的新型外翼壁板組成。
機身
和ATR42相同,但機身長度增加。
尾翼
和ATR42相同。
起落架
改進型,裝碳剎車裝置。
座艙
2人制駕駛艙。客艙內可安排64、66或70座,高密度布局時可載客74名,排距分別為81、79、76和76厘米。還有1個機艙服務員座椅。客艙后部設1個行李艙;前面設1個或2個行李艙,但這取決于座椅布局和左前艙門是客艙門還是貨艙門;另一個客艙門裝在機艙后部;機艙右側的前、后客艙門對面是服務艙門;客艙兩側機翼上方各有1個應急出口,兩個后艙門也可作為應急出口。客艙座椅上裝有折疊桌,各座椅都配有通風口和閱讀燈,艙內還備有擴大了容量的空調系統。
機載設備
駕駛艙設備及布局和ATR42基本相同。增加或改進的設備是:微型發動機監控設備,加油儀表板上有燃油傳輸裝置儀表。
基本數據
外形尺寸
翼展:27.05米
展弦比:12.0
機長:27.166米
機高 7.65米
機翼面積 61.2米
主輪距 4.10米
前主輪距 10.70米
螺旋槳直徑 3.96米
客艙門(前、左)
高×寬 1.75米×0.82米
可換裝的貨艙門(前、左)
高×寬 1.52米×1.275米
內部尺寸
客艙
長度(不含駕駛艙,含行李艙) 19.21米
行李艙容積(總容積,含艙頂手提行李柜)
74座(裝前客艙門) 8.60米
70座(裝前客艙門) 11.85米
66座(裝前客艙門) 11.70米
66座(裝前貨艙門) 13.20米
64座(裝前客艙門) 12.00米
重量數據(A:基本,B:選用)
使用空重 122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5000千克
最大商載
A 7150千克
B 75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A 19990千克
B 21500千克
最大停機坪重量
A 20020千克
B 21530千克
最大零燃油重量
A 19350千克
B 19700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
A 19900千克
B 21350千克
最大翼載荷
A 3.214千牛/米2(327.7公斤/米2)
B 3.457千牛/米2(352.5公斤/米2)
最大功率載荷
A 5.58千克/千瓦(4.10公斤/馬力)
B 6.01千克/千瓦(4.42公斤/馬力)
性能數據(A或B型最大起飛重量時)
最大巡航速度(7620米高度)
A 530公里/小時
B 526公里/小時
經濟巡航速度(7620米高度) 460公里/小時
最大使用高度 7620米
實用升限(一臺發動機停車,97%最大起飛重量,國際標準大氣+10℃)
A 3385米
B 2650米
起飛平衡場長(海平面,國際標準大氣)
A 1270米
B 1525米
著陸場地長度(海平面,國際標準大氣)
A 1010米
B 1065米
最小地面轉彎半徑 19.76米
航程(無風,最大起飛重量,飛行161公里和45分鐘留空用余油)
最大商載B 1195公里
66座布局 2666公里
最大燃油,空載 4389公里
安全記錄
1994年10月31日萬圣節,美鷹航空4184號班機因為機翼結冰導致氣流紊亂,在芝加哥地區失速墜毀,造成68名乘客外加機組人員全部罹難。最終調查原因是設計存在隱患外加機組人員的操作,機翼頂部出現冰脊,但除冰膜無法除去機翼頂部的冰脊造成氣流強制打開襟翼而失速墜毀。雖然最后改進了相關設計,但后來還是有因為此原因造成的墜機。(國家地理《空中浩劫》S07E07中有詳述)
1995年1月30日除夕夜,復興航空公司一架剛交付一個月的ATR72-200型客機(B-22717)在執行澎湖--臺北松山調機任務途中在臺北桃園地區由于高度問題撞山失事 2002年12月21日,復興航空公司一架ATR72-200型貨機(B-22708)執行臺北中正--澳門航班途中由于飛機進入結冰區后機組操作不當,機翼嚴重結冰在澎湖地區失速墜海。
2005年8月6日,突尼斯國際航空1153號ATR72型飛機,在執行飛越地中海的一次正常航班時,由于之前機場維修方面將損壞的郵箱油料顯示器錯誤更換為ATR42的顯示器(這兩種型號的飛機相近,但機翼形狀不同,導致載油量不同),機長未發現飛機油量不足的情況下起飛,最后導致油料用盡沒能夠飛到最近的被降機場迫降海面。迫降較為成功,但亦損失了19名乘客。事后調查發現,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維修工程師錯誤修理;2.機長未確認加油單。(國家地理《空中浩劫》S06E07中有詳述)
2009年8月4日,泰國曼谷航空公司一架ATR 72-500型客機在蘇梅島機場著陸時滑出跑道并起火,造成至少1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2010年11月4日,古巴加勒比航空公司的一架ATR 72-212民航客機在古巴中部城市圣斯皮里圖斯附近墜毀,機上68人全部遇難。
2012年4月2日,俄UTair航空120號班機,ATR 72-200飛機,機身編號VP-BYZ,從秋明飛往蘇爾古特。起飛后不久在距離秋明國際機場約1.4哩處墜毀。機上載有39名乘客和4名機組人員。共造成31人死亡12人重傷。
2013年10月16日老撾當地時間下午4時左右,一架老撾航空公司班機從萬象機場計劃飛往巴色機場途中準備降落時墜入湄公河,機上49人全部遇難。該機為ATR72-600型,注冊號RDPL-34233,執飛老撾航空QV301航班。首飛時間為今年3月6日,飛行僅7月便發生慘劇。
2013年10月21日,越南航空公司一架飛機21日在起落架一個輪子丟失的情況下在越南著名旅游城市峴港降落。但在著陸過程中,機上人員并未發現飛機輪子丟失。
2014年3月26日,馬印航空公司一架ATR72飛機的一具渦輪發動機在約2000米的高空起火,飛機被迫折返梳邦,所幸沒有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