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丁泉”彗星
“賽丁泉”彗星
一顆原始的彗星將在10月呼嘯著掠過火星以及環繞在這顆紅色星球軌道上的幾架探測器,那時,天文學家將獲得一個研究它的絕佳“前排座位”。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正在最終確定他們的計劃,以便觀測這一罕有的天文事件。
觀察
10月19日,一顆名為“賽丁泉”的彗星將從距離火星表面13.5萬公里處掠過。這一距離尚不及地月距離的一半。并且由于這是賽丁泉彗星的首次內太陽系之旅,幾十億年來冰凍在其表面的氣體和塵埃最終將被加熱并釋放。
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噴氣推進實驗室火星項目辦公室首席科學家Richard Zurek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觀測一顆長壽彗星的彗核。”他說:“火星將正好位于彗星殘骸云團的邊緣。”
Zurek率領的一個研究團隊分析了彗星釋放的塵埃微粒是否會對處于火星周圍的探測器構成威脅。
目前有3架探測器環繞著這顆紅色星球(NASA的“火星奧德賽”“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以及歐空局的“火星快車”),同時還有2架探測器將于9月到達火星(NASA的“火星大氣和揮發物演化”項目以及印度的“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彗星塵埃正在以每秒鐘56千米的相對速度呼嘯著飛向火星——這足以砸得探測器防護罩叮當作響。
但Zurek指出,根據哈勃空間望遠鏡、捕捉小行星的近地天體廣域紅外調查探測器以及其他望遠鏡在今年春季的觀測,這顆彗星并沒有噴發出像天文學家所擔心的那樣多的碎片。新的建模研究顯示,最危險的時期大約出現在彗星以最近距離飛越火星后的1.5小時,此時火星距離彗星的軌道只有不到27600千米。在彗星塵埃飛快襲來的最關鍵的半個小時里,所有的探測器將藏身于火星的另一側。
用于研究火星大氣的“火星大氣和揮發物演化”項目計劃在彗星最近距離飛越火星的2天前及2天后采集科學數據。其所裝載的紫外分光計將拍攝賽丁泉彗星的圖像和光譜,而其他儀器則將監控火星上層大氣在彗星飛越前后的任何變化。博爾德市科羅拉多大學行星科學家、該項目負責人Bruce Jakosky推測,可能會觀測到彗星向火星大氣中傾倒大量的氫。
Jakosky在本周于帕薩迪納市召開的一個火星工作會議上說:“這將是一個驚人的數據集。”
到時候如果從火星表面看,彗星的塵埃云將覆蓋一片巨大的天空。NASA的“機遇”號及“好奇”號火星車將會嘗試著拍攝相關的圖像,但這需要在白天才可以實現。Zurek指出,在彗星掠過火星上空前后,火星車有可能在夜空中觀測到一些流星。
賽丁泉彗星于2013年在澳大利亞被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這是它第一次飛臨太陽系內部。大約100多萬年前,引力相互作用可能將它“踢出”了位于太陽系邊緣的冰冷彗星“倉庫”(被稱為奧爾特星云,這里被認為包含了數十億數量級的小型天體)。從那時開始,賽丁泉彗星便向著太陽飛行,并將一去不復返。
像小行星一樣,彗星是環繞太陽系軌道的太空巖石,但不同的是,它們包含著大量的冰水。它們并非單純的冰水物質,同時也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氣體,冷凍在彗星內核之中。塞丁泉彗星直徑約為1到3公里,是原始太陽系形成初期的一個“棄兒”。同時它是一顆逆行彗星,具有一個不復返的雙曲線軌道。
科學家指出,如果彗星和火星相撞,盡管火星的大氣比較稀薄,但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冰和塵埃,進入火星的時候,就會揮發掉一部分,撞上以后,碎屑最終還是會落在火星上,不會砸到地球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