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暴走大媽”
我們不是“暴走大媽”
在所有外地人都驚嘆于徐州式規模化健身的壯觀之時,九龍湖環湖徒步隊的杉隊長質問道:“一夜之間就被大媽了,你看我們這些小朋友、這些兄弟是大媽嗎?”
兩年來,大量的徐州市民基于低成本的考慮,選擇參隊健步走,面對近日網上所引發的爭議,幾乎都憤憤不平,對“暴走”、“廣場舞”轉型、“大媽”和“擾民”等詞匯更是分外敏感。
千人健走團
位于江蘇徐州市云龍湖風景區的音樂廳廣場,每天7點半都會聚集超過30支隊伍,男女老少數千人,服裝統一,挎著腰包式音樂播放器,3人一排,從這里出發,踩著神曲的節拍,喊著隊伍口號,最長綿延超過一公里,如火車一般,健步穿越云龍湖7公里,耗時1小時。
云龍湖風景區位于徐州市中心城區,面積超過44平方公里,山水相依、空氣清新,每天都有超過一萬名市民涌進這一開放式景區,進行各種形式的鍛煉。其中健步走是徐州最受歡迎的健身項目,以云龍湖風景區為主要陣地。
六十年前的一片農村洼地被打造成如今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62歲的董先生每談起這些都頗為之自豪,作為自由飛翔戶外環湖隊的邊隊長,董先生每天下午6點半從家里出發,走15分鐘路程到音樂廳廣場,拉起旗幟,管理隊伍的集結和行進。每天如例行公事般鍛煉,在他看來是一種享受。
2012年冬天,當徐州人還在三五成群自由式徒步時,幾百位戶外愛好者組成真誠戶外環湖隊,聚集在音樂廳廣場,制定了徒步路線,開始嘗試列隊健步行進。
2013年3月5日,徐州電臺節目《路遙說健康》,順勢發起聽眾,開始每周二的隊列式環湖走。參加過路遙隊的杜先生回憶,在海南過完一個冬天回來,發現健步走人群突飛猛漲。恰逢今年省運會在徐州的舉辦,也成了健步走隊伍壯大的契機。
不絕于耳的爭議
“大媽或廣場舞轉型只是少數情況,參與健步的人群分布很廣泛,從十幾歲的小孩到六十多歲的退休人員都有,其中女性占六成以上。”藍山戶外環湖隊隊員孫景龍說,“廣場舞大媽和暴走這些詞都是媒體為了營造一個噱頭和網絡熱點。”
一位徐州的士司機談起,今年六月份在馬場湖西路口遭遇九龍湖地區的一支健走隊,等了超過10分鐘:“我們也理解市民做健身,但別像一列火車那么長,分段走才好。”
在音樂廳廣場散步的一位大爺強烈建議,政府應該在晚上7點至9點期間,實施景區機動車禁行,讓少數人服務多數市民的健身需求。
健步走沿途,不時能見到保安引導交通,民警和特警在巡視。媒體蜂擁報道后,派出所召集了藍山、自由飛翔等幾支大型健步走隊伍,要求分流,分時段徒步,避免人滿為患。
今年6月6日,云龍湖健走族中發生了一幕悲劇,一名50多歲中年男子單獨健走中,誘發了心肌梗塞,后經搶救無效身亡。
“我們拒絕暴走,倡導科學健走,平常會勸導患有糖尿病,心臟病或喝過酒的隊員不要參加。”董隊長透露,自由飛翔隊正準備成立醫療應急小組。
廉價的健身方式
主持人路遙說:“健步走不需要什么成本投入,人們不想以后生病,花費大量金錢在醫療上,不想拖累整個家庭,健康是最大的節約。”
節約也可見于隊員在投資健身走器材上的謹慎。企業廣告主則抓住這個市場,贊助大型隊伍隊服、音樂播放器和旗子,董隊長拿起隊服稱,統一服裝可以形成隊伍的氣勢,也是一種雙贏。
“在美國,人們的日常健身方式是去健身房和跑步,不算聘請健身教練,僅器材使用費是每個月20至100美元左右,而在中國,沒有多少家庭愿意在健身上投入一年數千元的預算。”海歸陳彪擠出左臂的肱二頭肌,展示三年健身的成果。
徐州市體育局副調研員朱強對此表示:”這也無可厚非,我們的社會經濟水平決定了我們有限的健身方式,外國式健身獨立自由,中國團隊式健身更加社交化,也不可輕易斷定哪個好,哪個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