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磁懸浮
高架磁懸浮
2014年7月8日,廣東省深圳市市民在深圳地鐵大廈門前高喊,反對規劃地鐵8號線采用高架磁懸浮。當日,居民應深圳地鐵集團副總經理簡煉之約于下午3點在地鐵大廈開會協商磁懸浮事項,結果簡煉臨時更改會議地點至磁懸浮途徑居民所在地蓮塘街道辦,市民認為簡煉失約。
背景資料
8號線將是一條以旅游為主兼顧出行的軌道交通線路,從羅湖至小梅沙,預計全長26.4公里。從2006年起,深圳地鐵集團先后組織相關研究單位對8號線的線路布置、技術制式以及技術的安全可靠性、環境影響、運營能耗、電磁輻射等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中低速磁浮(磁懸浮)作為8號線的方案是合適的”。這是簡煉對磁懸浮8號線的介紹,他認為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將電磁波完全屏蔽。所以,磁浮交通可以做到比輪軌更低的電磁輻射水平。
但是居民并不完全認同他的觀點,“磁懸浮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國內外很多城市都因擔心其輻射和安全等問題,暫停了建設磁懸浮的計劃,聽專家說,磁懸浮列車的高感應磁場對人體磁場的干擾和影響是明顯的,甚至誘發脫發和白血病。想想都害怕,我們就住在線路旁,肯定反對當小白鼠。”羅沙路一小區不愿具名的居民曾對媒體表示,中低速磁懸浮全國都沒有先例。持相同觀點的居民不在少數。在一份“蓮塘居民關于反對深圳地鐵8號線磁懸浮方案的報告”中,沿線居民列出了8項反對的理由,首當其沖還是磁懸浮輻射危害健康的問題。
關于磁懸浮的輻射問題,國內專家存在兩種聲音。一方代表為國內磁懸浮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北京控股磁浮交通研究中心總設計師常文森,他認為,電磁輻射就是個偽命題,中低速磁懸浮列車采用吸力型電磁懸浮技術,軌道與列車底部的電磁鐵之間形成一個異性相吸的封閉磁場,在這個磁場外面,幾乎是沒有輻射的。
另一方代表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其觀點與前者針鋒相對,他認為,磁懸浮列車的軌道上鋪設有交流線圈(即電磁鐵),在通電時,不僅列車會有輻射,軌道上也會產生電磁輻射,由于國內并沒有關于電磁輻射的安全標準,他也并不認同這些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