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罍之王
方罍之王
國寶“方罍之王”正式回歸中國,流失海外、闊別故土近百年的中國國寶、“方罍之王”皿方罍,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順利入境通關(guān),重歸出土地湖南,并正式移交給湖南博物館。據(jù)了解,皿方罍是中國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充分反映了中國青銅器鑄造鼎盛時期的高超技藝和攝人心魄的氣勢,其回歸圓了湖湘乃至中國文博界、收藏界、藝術(shù)界的大夢。
6月12日,湖南交接工作組在美國紐約與佳士得拍賣行完成了皿方罍的器身交接儀式,之后這件流失海外的皿方罍便踏上了回鄉(xiāng)的旅程。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李建毛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皿方罍的回歸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他介紹說,皿方罍自3月洽購成功以來,不斷引發(fā)各界反思與探索。皿方罍的回歸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范例——社會各界共襄義舉,有關(guān)部門通力合作。也為反思中國當前博物館的公共收藏、社會參與辦博物館、海外流失文物等問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jīng)驗和參考實例。
1919年,湖南省桃源縣出土了一件迄今所見最大、最精美的青銅方罍,因其銘文而被稱為“皿方罍”,這也是目前所見商周方罍中最大的一件,堪稱“方罍之王”。皿方罍器蓋高28.9cm,器身高63.6cm。器蓋鑄有“皿天全作父已尊彝”八字銘文,器身則鑄有“皿作父已尊彝”六字銘文。器蓋自1956年起藏于湖南省博物館,器身則在出土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流落海外,于2001年在紐約佳士得拍出924.6萬美元的高價,打破了當時中國青銅器以及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2014年3月,皿方罍再度出現(xiàn)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
隨后,湖南收藏家聯(lián)合向佳士得提出洽購皿方罍。佳士得經(jīng)過與皿方罍所有者溝通后達成拍賣前的成功洽購。購買方承諾,此器物將永遠不會再出現(xiàn)在拍賣會上,并最終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方罍之王簡介
罍是流行于我國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的大型盛酒器和禮器,多用青銅鑄造,有圓形和方形兩種。罍身全器以云雷紋為地,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cè)裝飾雙耳銜環(huán),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均裝飾突起的長條鉤戟形扉棱。整器集立雕、浮雕、線雕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