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
三星堆
三星堆“希臘文明與三星堆文明之間有著不解的緣分。”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稱,三星堆與希臘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時代相當,而且都處于北緯30°,三星堆文明和希臘文明都有大量青銅人物造像。
21日,中國希臘兩國總理共同出席伊拉克利翁博物館新館開館儀式。李克強總理向博物館贈送了三星堆出土文物復制品。隨同青銅面具“千里眼順風耳”一起作為禮物的,還有一本英文版圖書《三星堆:古蜀王國的神秘面具》。“同在北緯30度上的青銅王國希臘文明與三星堆文明之間有著“千年緣分”。”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接受采訪時稱,兩地青銅文明淵源頗深。
面具“千里眼順風耳”成“國禮”
據央廣網雅典昨日消息,21日,伊拉克利翁博物館新館舉行開館儀式,中希兩國總理共同出席。李克強總理向博物館贈送了三星堆文物青銅縱目面具“千里眼順風耳”復制品。伊拉克利翁博物館是希臘重要的博物館,始建于1904年。
來自三星堆博物館的消息,被譽為“千里眼順風耳”的青銅縱目面具編號為39號,實物寬138厘米、高66厘米,1986年在二號祭祀坑出土,是三星堆六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在三星堆出土的眾多青銅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風的要算青銅縱目面具。”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縱目面具均出自二號祭祀坑,共3件,分大小兩型,兩型縱目面具造型大體相同。
有著“千里眼順風耳”之譽的大型青銅縱目面具形象特征為:眉尖上挑,雙眼斜長,眼球極度夸張,呈柱狀向前縱凸伸出;雙耳向兩側充分展開;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狀向上內卷;口闊而深,口縫深長上揚,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狀。
據介紹,古文獻記載蜀人始祖蠶叢的形象特征即為“其目縱”。在中國上古神話中,還有一個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燭龍,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縱目面具的造像依據很可能與古史所記述的蠶叢和燭龍形象有關。同坑出土的青銅戴冠縱目面具或許與“燭龍”神話有更密切的聯系。
捐贈現場,面具“千里眼順風耳”下方,一本英文版的圖書《三星堆:古蜀王國的神秘面具》尤為顯眼。作為該書的編者之一,朱亞蓉介紹,“這本書圖文并茂對古蜀王國的神秘面具作了深刻研究,主要供古文物愛好者和研究人員參考之用。”
北緯30度 希臘三星堆緣分不淺
“三星堆是有著相對獨立起源和發展脈絡,并且高度發展的區域性文明,應該放在更大的文化范圍內來看。對照古埃及年表,以兩個祭祀坑為代表的繁盛時期的三星堆文明與新王朝時期的古埃及文明及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幾乎同時出現。三星堆的發現應當與尼尼微、特洛伊的發現媲美。”在中國西南與歐亞古代文明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李學勤對三星堆文明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希臘文明與三星堆文明之間有著不解的緣分。”朱亞蓉稱,三星堆與希臘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時代相當,而且都處于北緯30°,三星堆文明和希臘文明都有大量青銅人物造像。
三星堆博物館學術研究部負責人吳維羲介紹,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海貝和象牙,是南方絲綢之路存在的明證。三星堆出土的數千枚海貝中,最多的一種是白色齒貝,這種海貝只產于印度洋深海水域。其背部大多磨平、形成穿孔,與云南近年出土的環紋貨貝相同。而希臘羅馬古文獻關于賽里斯和長壽者的記載,來源于中國西南古蜀地區傳說的流傳,它們曲折地反映了古代蜀人傳說的西傳,應是古希臘作家根據他們在中亞和印度時的耳聞所作的記述,表明當時已有從中國西南至印度和中亞的通道存在。
李學勤先生指出:“三星堆的重要性當然不止在于海貝的存在,只有將這一遺址放到‘南方絲綢之路’的大背景中,才有可能深入認識其文化性質及歷史意義。”
“東西文化不僅在古代,現代一直都有交流。”據朱亞蓉介紹,2008年6月16日,北京奧運圣火到達三星堆進行傳遞展示,東西方兩大古文明的代表,通過奧運圣火在三星堆產生新的火花。同年,為紀念2007~2008中國希臘文化年,希臘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以古希臘神話中的宙斯青銅頭像和三星堆金面人頭像為主題的紀念郵票。
千里眼順風耳
圖為贈送希臘伊拉克利翁博物館的文物復制品原文物照,青銅縱目面具,編號39號,實物寬138厘米、高66厘米,1986年在二號祭祀坑出土,是三星堆六件國寶級文物之一。形象特征:眉尖上挑,雙眼斜長,眼球極度夸張、呈柱狀向前縱凸伸;雙耳向兩側充分展開;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狀向上內卷;口闊而深,口縫深長上揚,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