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招財貓
1600年前招財貓
1600年前招財貓,一只“招財貓”竟然出現在了1600多年前的北魏窟龕群中。文物專家表示,這處罕見的窟龕雕像群中,佛像、動物等形象極為生動,雖經千余年風雨侵蝕,但韻味猶存,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這處窟龕雕像群位于岐山縣蔡家坡鎮的一座石山上,共有大小5個窟龕,窟內雕刻的人像肉髻高,造型修長,秀骨清瘦、裹衣縛帶。昨日,寶雞市文物旅游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龍劍輝說,初步斷定,這處窟龕雕像群為16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所建。龍劍輝說,雖然窟龕中的石雕風化比較厲害,但個別窟龕里還能看到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造型的雕像。其中一處石窟中,還有一只類似“招財貓”造型的貓型石雕——這只貓不僅有凹凸有致的眼睛、胖胖的身體和翹起的長長尾巴,而且還呈現蹲坐姿態,一只前爪放在地上,另一只爪子似乎在向人招手。“說明那時日常生活中就已經有貓存在了。”龍劍輝說,窟是洞穴,龕是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閣子,但北魏時期佛像窟龕造像在關中地區很少見,這處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招財貓簡介
招財貓(日文:招き貓 英文:Lucky cat)一說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中國,另外一說則起源于日本,是日本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貓型偶像擺設,被視為一種招財招福的吉祥物,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江戶。通常采用陶瓷制作,一般為白色,形態為其中一手高舉至頭頂,作出向人招來的手勢。一般招財貓舉左手表示招福;舉右手則寓意招財;兩只手同時舉起,就代表“財”和“福”一起到來的意思。此外,招財貓胸前掛著的金鈴,也有開運、招財、招福、緣起之意。不同顏色的招財貓代表了主人不同的愿望,表達了人類亙古不變的對幸福、美滿、好運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