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文
火星文
火星文,趣味地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由符號、繁體字、日文、韓文、冷僻字或漢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規化文字符號組合而成。主要通過“orz6轉換器”生成火星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年輕網民為求彰顯個性,開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號來表音的文字。由于這種文字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顯的不同并且文法也相當奇異,所以亦稱火星文,趣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火星文這種稱法最早出現于臺灣社會,隨即流行于中國大陸、香港和海外華人社會,成為中文互聯網上的一種普遍用法,并逐漸向現實社會中滲透,成為中國文字史的別致現象。“火星文輸入法”是一款超炫的火星文即時轉換軟件。
發展經過
緣起:新輸入法誕生
考證,火星文最先源起于臺灣,因倉頡、注音等繁體輸入法出現,網友在打字時會頻繁出現一些錯別字,久而久之,大家都能明白常見錯別字的意思,就默認使用了。
量變:為縮短打字時間采用符號+錯別字+方言。
此后,網友為了縮短打字時間,在網上非正式場合就使用更方便的符號、方言和更多的錯別字來進行交流。
發展:覺得好玩,創造出新的詞組。
慢慢地,一部分覺得這種方式好玩,便又創造出新的詞組,比如“勞工”、“男盆友”、“粉口愛”、“你素誰”。
質變:在小圈子流行,網絡達人發明轉換軟件。
來源
火星文最早起源是由于網友打繁體字時常出現的錯別字而慢慢形成。火星
文已發展成為由中文繁體、日文、韓文、英文、古文字、表情符號組合而成的字體。
互聯網普及以后,大量年輕群體也成為忠實的網友。火星文于是作為一種網絡次文化而出現。火星文的使用群體多為使用網絡頻度最高的青少年,他們利用MSN等聊天工具和BBS將火星文傳播并迅速流行。青少年的同齡認同心理,游戲心理,標榜自我的個性使得火星文得以流行。火星文最早的名稱源自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片中周星馳對于打扮怪異的女主角阿梅(趙薇飾)說:“你快點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火星一詞遂開始成為年輕族群形容不同尋常的怪異事物。
大陸火星文最早約出現于2002-2003年,由于網絡游戲《奇跡》設立外掛舉報制度,眾玩家為規避舉報而使用近似亂碼之異體“漢字”作為人物名,以期達到令舉報者無法輸入被舉報角色名字之目的。爾后亂碼字作為時尚被應用到QQ資料,進而擴散到如今的各個場合。
對于火星文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最早起源于臺灣省的中小學,學生們用自創的“文字”進行加密交流以免被老師、家長截獲并破譯。后隨互聯網的普及在中國大陸生根發芽,并因“正則表達式匹配”式的內容審核而被大規模應用——很多網友反映,基于正則表達式匹配的內容審核不適用于中文這種復雜多變的語言,往往因為斷句、分詞的原因本不帶有“非法信息”的正常言論無法通過審核而火星文的出現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雖然從認讀上會給大家帶來很多麻煩。
網絡用語
對某些社會事件的調侃或諷刺
某些代表性的社會事件往往會促成網絡火星文的產生,這些火星文多帶有調侃或諷刺的意味,多見于中國大陸。
例:我又被河蟹了
——“河蟹”也作“和諧”,意指我的帖子又被刪除了(或網站被關了)
例:這帖很黃很暴力
——“很黃很暴力”原本帶有反諷意味,與“很好很強大”類似,后來涵義被泛化,有時也指帖子的內容很強,讓人耳目一新等。
例:關我鳥事,我是出來打醬油的——對某些話題不愿表態,多喻指網絡上不談政治,不談敏感話題,以此話回帖而已。
例:我是來做俯臥撐的
——涵義同上,表達對時事不關心、不評論,只做自己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