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鐵人
白衣鐵人
白衣鐵人,作為第43屆國際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姜小鷹從業30多年,從一名護士成長為護理教師。她不僅在創建福建省高等護理教育體系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因為在社區護理、護理科研方面的卓越業績,被同行公認為國內護理學科和護理教育中最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之一。
1988年,由于工作需要,姜小鷹從醫院調入福建醫科大學進行護理學專業的創建和發展工作,開始了她護理教師的職業生涯。然而,學科創建工作并不輕松:剛剛起步的護理專業被取消,她多方奔走呼吁;缺乏師資,她制訂了護理專業專兼職教師培養目標和計劃,建立和培訓了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缺少經費,她四處爭取和籌集,并開展多種渠道的創收活動。在她的努力下,福建省高等護理教育迅速發展。
看到廣大在職護士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亟待提高的現狀,姜小鷹克服護理師資缺乏、辦學條件簡陋的困難,精心設計了高等護理教育自學考試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1992年以來,她先后創辦了福建省在職護士高等護理教育本、專科自學考試,護理函授本、專科,護理專業證書班及各類護理培訓班等,為廣大在職護士培訓和學歷教育提供了多種渠道。
20多年來,姜小鷹常常每天工作15—20個小時,通宵加班,甚至自己高燒患了肺炎也沒有察覺。在母親因腦溢血病重病危住院的8個多月里,她白天堅持教學及管理工作,晚上陪護在母親病床前批改在職護士的論文,讓病房護士們深受感動。由于她的努力實干,同事們親切地喚她“白衣鐵人”。
憑借這股“鐵人”精神,姜小鷹孜孜不倦地鉆研護理高等教育,使她獲得了很多榮譽。她被福建省政府表彰為省級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等稱號,并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面對這些,姜小鷹始終不驕不躁,依然把提高護理教育層次、樹立護理專業形象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
姜小鷹表示,教育是專業發展的基石,要促進我國護理專業的進步與發展,就必須把提高護理教育層次作為起點,發展高等護理專業教育。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從確立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建設教材、改革實驗與實踐教學、培養師資隊伍等多方面著手,構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護理人才教學模式,促進護理學專業學科建設與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她所在的學校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學士—碩士—博士高級護理人才培養體系的院校,在同領域中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作為國家級護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負責人,姜小鷹首創設計和構建了護理學基礎、專科護理和人文護理三個實驗教學模塊。采用循證為主線的實踐教學方法和先進的網絡技術,開展信息化輔助實驗教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整體改革,為國內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實驗教學起到了示范作用。
姜小鷹還十分注重教材建設,堅持采用全國統編規劃教材和輔助教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及時更新、加深、拓寬教學內容。作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護理管理學負責人,她創建具有特色的人文護理系列課程模塊,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搭建平臺。先后編寫出版《護理管理學》《護理美學》《護理倫理學》等全國高等教育護理本科及研究生規劃教材及專著共24部。
近年來,姜小鷹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帶領的教學團隊中培養的專任教師100%為碩士以上。姜小鷹培養的護理專業學生具有良好的專業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廣受社會贊譽。至今,她仍然堅持每年組織和參與各級各類護士培訓工作,為廣大在職護士培訓及提高學歷層次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