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泉學院
深泉學院簡介
深泉學院即幽泉學院 。
深泉學院(Deep Springs College,也譯為幽泉學院)坐落在美國加州的死亡谷(Death Valley)。每年招收13名男生,學制兩年,學費和生活費全免。在與世隔絕的沙漠深處,學生一邊放牧,一邊進行超強度的學術訓練,學校一切運營管理(包括教授聘請、校長任免)也由學生表決自治。這所特立獨行的牛仔式大學,是美國最頂尖學生的烏托邦,同時也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實驗的成功典范。
深泉學院創(chuàng)辦于1917年,校訓為:勞動,學術,自治。創(chuàng)始人盧西恩·盧修斯·納恩定下了創(chuàng)校理念:“在荒野深處存在著振聾發(fā)聵的聲音,那是在熙熙攘攘、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所缺乏的,只有最卓然不群的、真正的領袖人物才會試著去親近孤獨,尋找并傾聽到這個聲音。‘紳士們,你們來到最狂野的西部沙漠深處,不僅僅為了傳統(tǒng)的書本知識學習,不僅僅為了體驗牛仔生活、成為一個男子漢,不僅僅為了個人未來的物質享受與職業(yè)追求,更重要的,是學會為一個更好的社會而貢獻、效力。你們要明白,在這里,你們將獲得的不僅是最頂尖的能力,也承載了最宏偉的志向——無私地運用你的能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學院簡介
學校坐落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與內華達州交界處的死亡谷(Death Valley)沙漠深處的一片小綠洲。自1917年建立以來,就是許多優(yōu)秀學生的烏托邦,同時也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實驗的成功典范。兩個年級共26名學生(均為男生)在一個上千公頃、與世隔絕的牧場上耕種和放牧兩年,同時進行超強度的學術訓練。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Los Angeles, California)向北驅車5小時,再坐3個小時長途汽車,最后乘校園巴士翻過一座2000米的高山,就到了位于沙漠深處的幽泉學院。這里離最近的小城鎮(zhèn)也有30英里。
這所兩年制男校,于1917年由電力大亨盧西恩·盧修斯·納恩出資創(chuàng)辦。納恩認為,真正的偉人要能傾聽“荒漠的聲音”,并為幽泉學院定下了影響至今的校訓:勞動、學術、自治(labor, academics, and self-governance)。學院管理異常嚴格,不經允許不得離開校園,嚴禁接觸酒精,也不提倡看電視。電話和互聯(lián)網經常由于惡劣天氣而中斷,報紙則是通過郵局寄過來的,通常都要晚兩天。一般情況下,學校由26名學生,3位管理者,8至9名教授以及5名校工組成。
學校奉行“學生自治”的傳統(tǒng),由在校學生組成委員會,篩選、面試、錄取下一屆新生;表決學校的運營事宜;分配學校的資金用途等等。同時學校每年會接到約200份來自全球各地的教授的申請,并由在校學生表決聘請哪些教授來校開設課程。教授大多來自于哈佛、耶魯?shù)茸铐敿饷#喠鱽磉@里進行數(shù)月乃至數(shù)年的講學,并且也像學生們一樣,體驗這里牛仔的生活。由于1:3左右的師生比例,深泉學院的每一名學生可以得到這個星球上最頂尖的教授近乎一對一的面?zhèn)魃硎凇W校有一條規(guī)定:教授夜間房屋走廊的燈不能關,以便學生們可以隨時敲門進去一對一地討論問題。每門課程均為一名教授對數(shù)名學生,甚至是一對一的教授課程,學生要想偷懶,幾乎門都沒有。
學生完成兩年學習后可以獲得副學士學位,絕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都會選擇去著名大學繼續(xù)深造,而他們也均是各個大學招生辦公室的搶手人物。畢業(yè)生多數(shù)選擇前往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繼續(xù)大三學業(yè)。
官方數(shù)據(jù)表明:過去十年間,16%的深泉畢業(yè)生轉學到哈佛大學,13%轉學到芝加哥大學,7%轉學到耶魯大學,7%轉學到布朗大學,列表中接下來最受深泉畢業(yè)生青睞的轉學目標依次為: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加州伯克利、康奈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
2013年6月,11名深泉學院的應屆畢業(yè)生結束兩年學業(yè)后,7人轉學前往耶魯大學、1人前往布朗大學、1人前往科羅拉多大學、1人前往漢普希爾學院,1人留校繼續(xù)體驗牧馬放牛生涯。
錄取情況
基本概況
根據(jù)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的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分類,深泉學院是一所只能頒發(fā)副學士學位(Associate’s Degree)的副學士學院(Associate’s College),在學位等級的概念上和國內的專科學院沒什么兩樣,和哈佛大學這種集教學和研究于一身的、有資格頒發(fā)博士學位的大型研究性大學(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 - Extensive)并沒有可比性。
深泉學院的錄取率并不比哈佛低,其錄取學生的SAT分數(shù)也并不比哈佛高,在深泉學院授課的教師沒有一位可以被稱為“名校教授”,有些教師只是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來深泉學院“訪問教學”。雖然《普林斯頓評論》確實給了深泉學院和哈佛大學一樣的99分教學評分滿分,但該機構同時給其他近十家高校99分,而且該組織是一家SAT備考和教育咨詢機構,客觀性非常可疑。深泉學院的教育模式也并不是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舉,其教學特點在其他美國高校也可以找到。
申請者在錄取之前要遞交兩輪共計7篇的個人論述材料,第二輪還必須親自前往學校校園接受為期4天的農場勞動、課堂考驗和面試。論述材料題目通常是解釋某個艱深論題。之后,申請人才能坐在由9個19歲在校學生組成的委員會面前,回答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鯊魚和北極熊在中性的膠狀物介質中打架,誰會贏,為什么?”
由于深泉學院每年錄取人數(shù)極少,近百年間,畢業(yè)生總共只有1000多人。但很多學生都拿過羅茲獎學金和杜魯門獎學金,2人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2008-2011年間,深泉畢業(yè)生已5次拿到杜魯門獎學金———一項獎勵為公眾服務的學生的至高榮譽。
事實上,深泉學院同樣接受國際學生,只是由于名聲不大,外國人不知道而已。在美國,每年僅有最頂尖的、SAT(美國高考)接近滿分、同時身體素質拔尖、愿意接受西部牛仔生活挑戰(zhàn)的高中畢業(yè)男生敢于申請該校,只錄取約13人。在該校100年歷史上,只錄取過兩位中國大陸學生。
對比哈佛
在絕大部分人的理念里,哈佛大學是絕對的世界第一。深泉學院官網聲稱其錄取率在6-15%之間,而哈佛大學2013學年入學的官方錄取率是5.8%,并且其錄取率還在不斷地刷新歷史新低(2012年為5.9%, 2011年為6.2%)。在深泉學院官網上,學院聲稱其入學SAT平均分是語法(Critical Reading)750分、數(shù)學700分上下,而據(jù)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數(shù)據(jù),哈佛大學2013年錄取學生的SAT平均分是語法750,數(shù)學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