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舒馬赫
邁克爾·舒馬赫簡介
邁克爾·舒馬赫(德語:Michael Schumacher,德語發音: [?m?ça?e?l ??u?max?],1969年1月3日-),生于許爾特,德國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舒馬赫是現代最偉大的F1車手之一,在他頭16年的職業生涯中,幾乎刷新了每一項紀錄。總共贏得7次總冠軍,亦曾是唯一贏得總冠軍的德國車手(這一紀錄已被德國車手塞巴斯蒂安·維特爾于2010年改寫)。
舒馬赫本已于2006賽季結束后退役,但由于馬薩在2009賽季匈牙利站中受傷,法拉利車隊宣布從2009賽季歐洲站開始,舒馬赫將復出,但之后舒馬赫又宣布,由于頸傷,決定取消在匈牙利站復出的計劃。2010年初,舒馬赫正式宣布復出,加盟前身為布朗車隊的梅塞德斯車隊。2012年10月,舒馬赫宣布將在此賽季結束后再次退役。
2014年3月8日,F1車王舒馬赫仍無好轉,今后可能維持植物人狀態。
爭議賽事
爭議事跡舒馬赫的求勝欲望極為強烈,但是他卻往往為了取得勝利而不擇手段,他就是這樣一個對冠軍從不厭倦的人,有些比賽做的確實很過分,但這就是車王。以下是他所惹起的幾次爭議最大的事件。
1994年英國站:舒馬赫在暖胎圈超越了希爾,而被罰進維修站,但是他拒絕進入而遭到黑旗處分,被取消資格并且禁賽兩場。
1994年澳大利亞站:舒馬赫被黑旗禁賽后,希爾連續取勝在積分榜上追了上來,到了閉幕賽澳大利亞站,舒馬赫僅僅領先希爾一分,到了第35圈,舒馬赫不慎擦撞護墻,車身受損。希爾見機不可失欲在下一個彎道一舉超越,舒馬赫情急之下將賽車切向希爾,希爾閃避不及,兩人撞上而雙雙退賽,舒馬赫保住了世界冠軍。
1995年比利時站:在雨中,舒馬赫以危險的駕駛蠻橫的阻擋希爾,以確保勝利,這次事件導致FIA規定每次纏斗只能變線阻擋一次。
1997年歐洲站:舒馬赫以領先維倫紐夫一分的優勢進入了閉幕賽歐洲站,到了第48圈,維倫紐夫抓住機會在彎道中切入內側,超過了舒馬赫,舒馬赫將賽車扭向維倫紐夫,兩人擦撞后舒馬赫被彈入碎石堆中,而維倫紐夫小心翼翼的將剩下來的賽事撐完,以第三名沖過終點,拿下世界冠軍,而舒馬赫遭到了FIA取消全年積分和剝奪年度第二名名次的嚴厲處罰。
1998年英國站:舒馬赫在安全車出來引導各賽車繞行期間有不當舉動,被罰進維修站,結果他利用規則漏洞直到最后一圈才進站。由于法拉利車隊P房在終點線之后,因此最后等于是在維修站中贏得比賽。
1998年比利時站:在傾盆大雨中舒馬赫套圈時和邁凱輪車隊的大衛·庫塔(David Coulthard,又譯“大衛·庫特哈德”)擦撞,舒馬赫的法拉利賽車右前輪脫落,舒馬赫開回維修站后怒氣沖沖的到邁凱輪車隊的車庫指控庫特哈德謀殺。一直有傳言稱,多年后庫特哈德承認是車隊指使他撞上舒馬赫的,以確保該站已退賽的哈基寧積分不致被舒馬赫超越。但雖然流傳甚廣,此傳言并無依據,而且庫特哈德在2003年的一次采訪中明確指出他當時是認為舒馬赫要從另一側套他的圈,因而減速才引起的事故。
2000年奧地利站:舒馬赫起跑后和里卡多·宗塔(Ricardo Zonta)撞車,卻故意將賽車停在彎道上,試圖引發紅旗重新起跑,但未能如愿。
2000年比利時站:舒馬赫在高速下將哈基寧擠向路邊,幾乎令對方出車禍,不過下一圈舒馬赫就遭到哈基寧反超。
2001年奧地利站:魯本斯·巴里切羅(Rubens Barrichello)被車隊不斷的要求他讓出第一的位置給舒馬赫,以確保舒馬赫爭奪世界冠軍的積分,最后一圈巴里切羅只得屈服讓車。
2001年德國站:起跑后舒馬赫又和盧恰諾·布爾蒂(Luciano Burti)撞上,舒馬赫故技重施將賽車停在賽道中央,意圖引發紅旗重新起跑,這次他成功了。
2001年歐洲站:舒馬赫強硬的阻擋自己的弟弟拉爾夫·舒馬赫(Ralf Schumacher),幾乎令對方撞墻。
2002年馬來西亞站:舒馬赫一起跑就違反規則猛烈的左右移動阻擋蒙托亞,但規則只允許阻擋一次而已,而且這個規定還是因他而起的。
2002年奧地利站:巴里切羅在領先大半場后再次被車隊強制讓車,巴里切羅故意在終點線前才讓舒馬赫超越,以表達沉默的抗議,引來全場猛烈的噓聲,頒獎臺上尷尬萬分的舒馬赫將巴里切羅推上第一名寶座,并將冠軍獎杯給對方,而法拉利車隊最后遭到FIA罰款一百萬美元。
2002年美國站:舒馬赫在積分榜已經遙遙領先幾乎確定將奪取本年度世界冠軍,為了洗刷奧地利站的污名,舒馬赫打算跟巴里切羅玩一次“同時抵達終點”的把戲,但弄巧成拙,反而惹來美國車迷的反感。
2003年歐洲站:舒馬赫在陷入沙坑后,場邊的工作人員竟然主動將他的賽車推回賽道上繼續比賽,其他車手就難有這項優待了。
2004年英國站:舒馬赫和隊友巴里切羅在排位賽第一回合雙雙佯裝失控打滑,以換取在第二回合頭排出發,以避開即將到來的暴雨。
2005年澳大利亞站:舒馬赫和尼克·海費爾德(Nick Heidfeld)撞車后,再度享用場邊工作人員將他推回賽道上的特權,而海費爾德就沒有如此優待了。
2005年摩納哥站:舒馬赫在最后一圈的終點線前直道上蠻橫的硬超隊友巴里切羅,幾乎釀成車禍。
2006年摩納哥站:在排位賽最后一圈,舒馬赫仍然保持著他的桿位,但在舒馬赫后頭雷諾車隊的阿隆索本圈前半段做出明顯會比舒馬赫還快的成績,到了Rascasse彎道,舒馬赫的賽車鎖死,直接停在彎道上,造成后頭的阿隆索通過時只得減速慢行,于是舒馬赫得以保持他的桿位。但賽后FIA經過詳細的調查,調閱錄像帶后,認為當時舒馬赫的賽車并無異狀,而且以舒馬赫的技術也不太可能發生這種離譜的失誤,因此認定他是故意將賽車佯裝鎖死以阻止阿隆索刷新他的最快時間,因此取消了舒馬赫的時間,舒馬赫被罰最后一位出發。這次事件可以說是舒馬赫職業生涯最大的污點,F1最高統治者伯尼·埃塞萊斯頓(Bernie Ecclestone)即公開表示舒馬赫的行為是“作弊”。而媒體也紛紛口誅筆伐,許多賽車界人士也不客氣的指責舒馬赫“無恥”、“騙子”。而車手同僚們也對舒馬赫表示厭惡,“車手協會”(GPDA)召開臨時會議,會中維倫紐夫激烈的要求開除舒馬赫會籍,但未被通過,維倫紐夫憤而退出協會。本站賽事舒馬赫從最后一位出發,但仍以第五名完賽,但顯然還是損失了幾分積分,在舒馬赫和阿隆索爭奪世界冠軍的最后關頭,這幾分失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被認為是舒馬赫最終功敗垂成的原因之一。
家族成員
父親:羅爾夫(Rolf)
生母:伊麗莎白(Elisabeth)(2003年4月20日去世)
繼母:巴巴拉(Babarla)于2005年與羅爾夫舒馬赫結婚,成為舒馬赫兄弟的后媽
弟弟:拉爾夫·舒馬赫(Ralf)(原F1豐田車隊車手,08年開始離開F1,已與奔馳簽訂DTM的合約)
弟弟:塞巴斯蒂安(Sebastian)(現A1車隊德國隊試車手,舒馬赫繼母與前夫的兒子,后在2005年改姓舒馬赫,原姓斯塔爾)
妻子:科琳娜(Corinna)于1995年8月1日與舒馬赫結婚
女兒:吉娜·馬麗亞(Gina Maria)(生日1997年2月20日)
兒子:米克(Mick)(生日1999年3月22日)。
人物評價
邁克爾·舒馬赫,才華出眾,對工作非常投入,對他的車隊也非常慷慨。他比他的名氣更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統治著自己的運動。經常打破世界記錄,不斷地收集勝利。他跑得非常快,他的移動精確。贏得多個世界冠軍。
邁克爾是一個冠軍,作為一個人和一個運動員來說都是。是一個偉專家和車手,他和其他獲得冠軍的人是非常不同的。他的記錄是輝煌的成就,因為這需要付出許多努力和集中全部精力。他從事著危險的職業,他比賽道上其他所有人付出的努力都多。他周圍有完美的環境和很多天才工程師。
舒馬赫的成功歸于三個因素:很高的天分,努力工作做到最好和擁有找到成功之路的智慧。動力來自于永遠盡力達到極限,而不是僅僅比其他人更好。舒馬赫早就知道他比其他人更強大,但是他認為自己還應該做得更好。我想這就是他的動力。
邁克爾是一個很好的人,很容易接近。他得到了身邊所有人的愛戴,法拉利工作人員和他的經紀人韋伯。他是一個冠軍,他獲勝因為他完全獻身于他的工作。找到與身邊所有人合作的方法是很困難的,但是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