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承接首都功能
保定承接首都功能
保定承接首都功能“大保定V5(威武)”。人民日報官微昨日在轉發“保定謀建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業功能疏解服務區”的消息時,如此形容。
10[熱點]載有152中國人飛機失蹤 | 女子被網友強奸拍視頻 據新華社報道,河北26日出臺的《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明確,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區,做大保定城市規模,以保定、廊坊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區。
具體到保定,作為畿輔節點城市,利用地緣優勢,謀劃建設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業等功能疏解的服務區。“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
兩會之后,“京津冀一體化”便成為熱詞,外界關于保定的傳聞,更是將區域熱度推向高潮。
為什么是保定?何為“畿輔節點”?如何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業等功能疏解?早報記者一周前走進了這座千年古城。
北京往南140公里,天津向西145公里,石家莊朝北125公里,三條軌跡匯聚在一起,交點便是保定。
在中國城市權力版圖的沿革中,保定有過舉足輕重的地位。明洪武時,它是保定府署的駐地;清雍正時起,它是直隸總督府的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后,它又一度是河北的省會。
權力來自拱衛京畿的使命和榮光。來自國家政治中心的關注,讓這個城市曾經光彩熠熠。
直到1968年,河北省省會遷至石家莊,保定在動蕩中告別了顯赫,消失在中國的政治視野中,成為一個只有過去的“落魄貴族”。
2014年,隨著“京津冀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保三角核心區的定位出爐,毗鄰首都的保定乘著春風,重新站到了機遇面前。
中南海的再度關注,也讓整個中國重新發現了保定。一夜之間,關于保定的期望、策劃和想象,改變了官員們的言論,改變了商人的行程,改變了保定人的心態。
“大保定”的節奏
古城保定正在沸騰。
從高鐵站打車進市區,“的哥”田師傅聽說記者從上海來,回頭打量了一眼,不緊不慢地說,“是為‘京津冀一體化’的事兒吧?”
3月19日,有媒體報道稱,京津冀三地已經達成共識,初步確定將河北省保定市作為“政治副中心”的首選地。當天下午,保定市政府否認了這一消息,但這不妨礙老百姓把保定的未來當做茶余飯后的談資。
“無風不起浪,還是有點眉目……”田師傅今年50多歲,開了13年出租車,他興致勃勃展望了京津冀一體化可能帶來的好處:房價要漲,家里那套30年前的老房子要升值;出租車5塊錢起步,十幾年沒調過價了,將來肯定要漲價;還有就是身份—北京人的福利待遇,說不準保定人也能慢慢享受到。
出租車向市區前進,一路上,灰色的建筑,規矩的馬路,微塵在陽光下彌漫,這種感覺和一般的北方小城沒什么兩樣。
只有當河北大學、河北小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一連串學校挨個從眼前掠過,記者才有種恍惚—這么多掛著“河北”的單位,似乎這兒才是省會。
“都要成‘副中心’了,還說什么省會……”聽到我的感慨,在加油站上班的何峰不以為然。
何峰23歲,發梢染了一點黃色,講話有一種年輕小伙身上常見的豪氣。
他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他的微信朋友圈—之前那條“副中心”的傳聞下面跟了十來條支持的留言,最新一條很振奮,“這才是大保定的節奏”。
春風吹過首都“南大門”
保定確實挺“大”。
它位于河北省最中央的位置,下轄4個區、18個縣、3個縣級市,是國內轄縣最多的地級市。
保定的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1.35個北京,總人口達到1100萬。其中主城區人口240萬,面積300平方公里,相當于北京的豐臺區。
2009年,保定決定對周邊的徐水、清苑、滿城、安新4縣按區管理,并提出“一城三星一淀”的發展總體構想:“一城”指保定中心城區,“三星”即徐水、清苑和滿城三個衛星城區,“一淀”為白洋淀區域—這是另一個“大保定”概念。
省會是保定曾經擁有過的“身份”。1949年7月,中共中央恢復河北省建制,河北省政府在保定成立。
1958年4月,在一片“大躍進”的浪潮席卷下,河北省省會遷到了工業基礎雄厚、更能帶動全省工農業建設的天津。
1966年1月,國際局勢急劇惡化。考慮到天津地處沿海,打起仗來有可能成為主戰場 , 河北省委又決定將省會遷回保定。
兩年后,保定成為河北乃至全國的“文革”重災區。北京軍區向中央提請將河北省會遷往“工人階級隊伍比較堅強”的石家莊并獲批準。
正是這幾番周折,讓保定人對石家莊有種“不屑”。
有人說,省會是保定人不要了的—“文革”期間,保定武斗嚴重,當時的省委領導不得不遠走;也有人不情愿地承認,最近幾年石家莊發展特別快,之后還會跟一句,“再怎么樣,那也是莊里人”。
這種復雜情緒如今有了新的出口: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首次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這也意味著,多年前被提出的“環首都經濟圈”概念進入全面提速、更具實質的階段。作為“首都南大門”的保定,也在春風的輕拂下躍躍欲試。
保定和北京的距離
這是一個周六,民生房產中介的鄭秋一大早就趕到了店里。一位北京客戶跟她約好,打算在保定買一套二手房。
“她就是保定出去的,幾個月前就說要買房,最近幾天特別急。”鄭秋做了六年中介,這是她入行以來最繁忙的一段日子,每天要接五六十個電話,不少都是在北京打拼的保定人。
由于天然的地理優勢,北京是保定人考大學、闖世界的首選站。特別是2012年12月高鐵開通,兩座城市有了新的紐帶。
從北京西站出發,花63.5元買張高鐵票,最快40分鐘就能到達保定東站。
保定東站是新建的車站,2012年12月正式啟用。明亮的大廳,光滑的地面,檢票口只有一個,候車的人零零散散。
“周末或節假日的人多,時間合適一點的車票,還得提前買才行。”站臺工作人員小曹穿著藍色制服,看起來很精神。他的面前,每天有90多趟往返北京的動車或高鐵,停下又啟動。
和國內許多謀劃發展“高鐵經濟”的城市一樣,東站建在距離市區13公里的清苑縣,往返市區只有兩班公交車。
走出車站,你會立刻被“黑車司機”包圍。“美女去哪兒啊?”他們去一趟市區要價50元或70元,是正規出租車打表價格的2-3倍。
按照客戶要求,鄭秋準備了三套房源,地點都在五四中路附近—這是保定相對繁華的地段,此前二手房均價5500元/平方米左右。
“現在房價都在漲,你在北京拿首付的錢,在咱這兒就能買整套。”三天后,鄭秋拿下了這筆單,75平方米,5樓,47萬元,這是她最近一周賣出的第三套房子。
可鄭秋不算很興奮,她心里琢磨,這會不會是市場炒作的泡沫?就算真有政策下來,還得看北京的單位愿不愿意來……
“得看人家愿不愿意來”
北京的單位愿不愿意來?來了如何”承接“?和鄭秋有著類似想法的人很多。
他們希望家鄉發展,但又帶著遲疑或不自信。“副中心?我攪(覺)著不太靠譜!”“人家憑什么來呀,空氣、資源都不行。”“房價湊(就)是跟著瞎折騰……”
作為北方方言的一種,保定話很容易聽懂。它混雜了北京味兒、唐山味兒,有一種特殊的親和力。
2005年,相聲演員馮鞏在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中飾演了一個“老好人”劉好,影片中,保定話貫穿其中。樸實、安逸,又帶一點喜感—語言總是和它的城市氣質有著某種契合。
影片外,大多數保定人也是“老好人”的感覺。他們不爭不搶,似乎對未來沒有太大野心。
“保定人太懶了,缺少一股干勁兒,你看前面這條路,兩年才給修好。”梁先生在保定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學畢業后才離開。如今他在北京成家立業,說起故鄉,他有點“恨鐵不成鋼”。
留下來的人卻很珍惜它的好。32歲的蔣先生在保定一家蘋果專賣店擔任技術人員,他走過許多城市,覺得哪兒都不如保定。在這里,他月薪5000元上下,有房有車沒貸款,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其實,安逸本身就是一個很難用“好”或“壞”評價的詞語。
如果不是“副中心”的傳聞,最近5年,保定的房價可能將繼續維持在每平方米五六千元。普通市民月收入兩三千,如果能進長城、天威、英利這樣的大企業,月薪5000元也很正常。有房有車的夢想,普通老百姓踮踮腳,似乎也能夠著。
樓市、股市“炒朦朧”
可是眼下,這種“安逸”正被打破。
“副中心”的消息曝出來第二天,位于保定北二環路的樓盤“源盛嘉禾”賣出了60套房子,第三天的銷量是80套,再往后的幾天,日均過百套不在話下。
售樓中心門口,大紅色條幅“笑迎京津客,嘉禾熱賣中”很是奪目。一輛輛掛著北京或河北牌照的轎車進進出出,大廳里的熱鬧程度,讓人有種打折搞促銷的錯覺。
“一天賣好幾套,我已經沒有成就感了。”一位售樓姑娘趁著間歇向“小伙伴”吐槽。
上午她剛剛賣了一套房子,客戶第一次來看,20分鐘后直接下單。對面另一個樓盤“公園時代”,據說有4個北京人買下了一幢樓。
漲價,是保定樓盤近幾天最一致的步伐。
英利旗下的源盛嘉禾一周內至少調過三次價,第一次每平方米漲10元,之后兩次每平方米分別漲了100元。該樓盤的現房目前單價在6500元上下。
當地另外幾個人氣樓盤單價也有不同幅度上漲。城北的“藍色麗景灣”每平方米上調200元,小高層均價6700元/平方米,城東的“秀蘭森活里”新一期開盤均價5840元/平方米,這比之前漲了500元/平方米。
“現在市場是有些失去理性。”源盛地產項目負責人陳先生把這個階段稱為“炒朦朧”—政策沒落地,誰也不敢斷言現在入手是不是合適,可如果保定在“京津冀一體化”中占據了核心位置,房價再上浮兩三千都不成問題。
一片“朦朧”中,保定的本地股也全線飄紅。“河北板塊”、“保定板塊”、“保定概念股”之類的詞匯頻繁出現在證券報道中。恒天天鵝、巨力索具、風帆股份、寶碩股份連續漲停。
“幸福來得太突然。”出租車上,“的哥”李師傅不愿透露這幾天賺了多少,語氣中有種喜滋滋的得意。
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
各種躁動中,嗅覺敏銳的投資商開始行動。
3月21日上午,上海國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馬先生風塵仆仆出現在保定市商務局。他此行的目的,是探一探當地的投資環境和實體項目。
“你先看看資料,我們現在是招商選資,不是招商引資。”保定市商務局招商處的甄處長沒有馬先生想象得熱情。“選”和“引”一字之差,足以聽出講話人的底氣。
根據保定市發改委公開資料,2013年,全市共安排市以上重點項目152項,總投資3406億元,當年計劃投資495億元。全年完成投資684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38%。2014年,全市計劃安排市以上重點項目200項左右,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
這一天,馬先生跑了商務局、規劃局、工業園區管委會等4家單位。他的投資方向是生物科技、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高新技術產業,但由于具體政策尚未明朗,他幾乎一無所獲。
保定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2月9日,保定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式上,市委書記聶瑞平在講話中提到一個叫做“5+2+5”產業發展路線圖。
這其中包括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裝備制造、紡織服裝、食品、建材、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旅游、文化體育和節能環保十二個項目。
作為政策的具體執行者,甄處長最發愁的是土地指標少,引來了投資商,卻沒有項目用地。
保定周邊雖然有22個縣市,但每個地方都早有相應的工業園區或開發區。對接北京后,新一輪投資熱也將開啟,用地安置將是考驗甄處長的一道難題。
“大連萬達的項目老早就說要進來了,計劃200-300畝,到現在還在選址。”甄處長的電話一個接一個,說話也很匆忙。
零售業的突進和轉機
就算萬達的項目有待時日,保定現有的商業規模也足以令人驚訝。
在這塊面積3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幾十個商場。裕華西路是傳統商業街區,有保定百貨商城、鐘樓街等老牌商場,深受周邊縣市人的認可。
從裕華西路步行十五分鐘,永華南路附近集中著幾十家服裝小店和一個專賣潮流服飾的四通商城,年輕人很喜歡在這一帶“淘寶”。
朝陽北大街上,一幢幢摩天大樓筆直矗立。這里有保定最好的酒店、餐館以及購物中心。只有站在這里,你才能看得到這座城市最光鮮亮麗的一面。
26歲的姍姍就在其中一幢寫字樓上班。她在企業擔任會計,月收入4000元,是星巴克、無印良品和H&M的忠實粉絲。
和姍姍聊起保定的未來,她的第一反應是,“哦,那到時候星巴克人會不會很多啊?”
保定有3家星巴克,第一家開在高檔百貨“北國先天下”的一樓,2012年12月開張。
這一年,星巴克中國入駐了國內6個新市場,分別是保定、南昌、南寧、泉州、淮安及三亞,門店超過700家。
工作日的下午,星巴克的人寥寥無幾,有正在敲打電腦鍵盤的小白領、拿著鮮花等待戀人的年輕男人以及戴著耳機發呆的女文青。
星巴克的隔壁就是“北國先天下”——這是當地最高檔的購物場所,一樓設有阿瑪尼、喜來登、勞力士、紀梵希等國際品牌專柜。周一晚上,空空蕩蕩的大廳很難不讓人懷疑,這些昂貴的商品會有多大市場?
“保定的消費能力還是有限,遠遠不如周邊的石家莊、張家口或唐山。”當地一位零售業高管透露,保定的勞力士手表一年能賣百塊左右,阿瑪尼的年業績大約500萬元,這樣的業績,還不足以“養活”一個專柜。因此,他也很期待保定的“政治地位”提升,給新興零售業帶來轉機。
“分蛋糕”的博弈和等待
雖然就住在這些高檔場所附近,李文才一次都沒去過。
那是跟他完全不同的世界,況且他還有更重要的事——四處告狀,爭取失地補償。
李文才家住沈莊——保定市區一個城中村。它的西側是當地最好的酒店之一電谷錦江,北側是富人區,植物園、高爾夫俱樂部以及源盛嘉禾、公園時代等幾個樓盤都在附近。
走進沈莊,卻是另一幅場景。四五米寬的馬路兩邊是一家家簡易門面房,污水、垃圾遍地都是。這里聚集了大量外來人口,最多時有五六千,幾乎是本村人的兩倍多。
和國內很多城市一樣,狂飆突進的城鎮化建設給農村帶來了機會,但也引發了諸多利益博弈。
李文才已經沒地可種了,村里的400多畝地賣給了開發商,補償方案遲遲沒明確。這幾天的新聞,他只關注了平度事件,聽到“京津冀一體化”這個詞,他一臉茫然,然后又若有所思地問,“那我們的地是不是更值錢了?”
其實,與記者見面的幾個小時前,李文才心心念念想見的市領導就出現在他家附近。
3月25日上午9點,在距離沈莊不到1000米的市接待中心,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召集各部門、各高校的主要領導人,召開了以“京津冀一體化”為主題的內部座談會。
“在功能定位上,保定有條件成為首都經濟核心區,承擔首都部分行政管理以及科研、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疏解。”座談會上,保定市發改委副主任楊軍在工作匯報中提到了成為“核心區”的美好愿景。
這是保定非常難得的一次表態。
記者此前連續多天接觸,當地官員對這件事的公開表達很曖昧,他們最常說的話是“服務北京”和“服務首都”。一位官員私下解釋,“這就像分蛋糕,廊坊、張家口都在爭,我們現在也不好說什么。”
謀劃“京津保三角核心”
3月27日凌晨,新華網出現了一條新聞:河北省明確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功能定位。文中提到,按照擬定的《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河北將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區,做大保定城市規模。
其中,保定市作為畿輔節點城市,利用地緣優勢,謀劃建設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業等功能疏解的服務區。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此前提到的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現代產業基地、首都服務功能承接區也在規劃中得以明確。
這一天保定是個陰天,霧霾正濃,PM2.5高達302,但它已無法掩蓋這座城市的光芒:
剛剛返回上海的投資客馬先生對著電腦,猶豫要不要再跑一趟保定。
地產開發商陳先生揣摩新一輪漲價的同時,也在擔心另一個問題,房價漲了,地價也要漲。之前平均350萬元/畝的價格,至少要漲到450萬-500萬元。
主城區從每晚價格200元左右的快捷酒店,到價格超過600元的星級酒店,很多家入住率超過了70%。
裕華路上,最令保定人驕傲的“直隸總督署”此時很平靜。
這座有著300年歷史的清代軍政衙署建筑,歷經雍正、乾隆、嘉慶八個皇帝,走出過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多位清朝重臣。權力最大時,它的管轄區域達7州104個縣,行政區劃覆蓋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山西、河南、遼寧、內蒙古的一部分。
“直隸總督權重位顯,集軍事、行政、鹽務、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年輕的導游小姐舉著擴音器,一遍又一遍地重復。游客們點點頭,微笑、拍照,思緒在過往和當下之間不停穿梭。
在中國,歷史從沒停止過影響現實,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保定人對今天的中國城市權力榜的期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