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9日上午,政協文藝界別分組討論時,北京交響樂團團長譚利華與海軍政治部文工團團長宋祖英發言。兩位委員就近年來中國演出扎堆“金色大廳”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近年來關于金色大廳的批評聲不斷,有人甚至說金色大廳已經被改造成了“金錢大廳”。3月9日上午,全國政協文藝界委員舉行小組討論,北京交響樂團團長譚利華和海軍政治部文工團團長宋祖英,針對近年來國內歌手及各類樂團紛紛前往奧地利金色大廳演出的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
宋祖英針對這一現象首先開展“自我批評”:“去金色大廳演出,我確實開了一個壞頭!”宋祖英委員呼吁加強國內文化藝術“走出去”的審核,以保障“文化走出去”的水準。宋祖英的言論引起了很大反響。
“扎堆”走出去
133個團體維也納“鍍金”
“我國現在很多音樂團體到國外演出,如一窩蜂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都被人當笑話。多年來,都在談文化走出去,但是到底該怎么走?是個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響樂團團長譚利華9日在文藝組討論時說。
譚利華說:“我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文化參贊去年9月對我說,維也納金色大廳從去年2月到9月,我國去了133個團體,都去‘鍍金’。白送票都送不出去了,搭錢都沒人看。”
沒人看不要緊,現在樂團走出去又有新招了。“一次走四五個團去金色大廳,一看底下坐得滿滿當當的,一個團演出時,其他三四個團的演員在底下坐著,這個團演完,下一個團再上去。這就叫自娛自樂。還能錄下像來,拿回國內,美其名曰,‘很成功,很熱烈’。”譚利華說。
委員有建議
對出國演出團體要嚴格審核
全國政協委員、歌唱家宋祖英說:“這些年來,我也在關注這方面問題??梢哉f,我國的演出團隊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已經成為一種災難了,不僅造成浪費,對藝術走出去不負責任,還對國家產生負面影響。”
譚利華說,我國文化走出去實際上成了自娛自樂,不僅燒大錢,而且被人瞧不起,國家應該管一管這個事。
宋祖英建議,對出國演出的團體要有嚴格的審核和審批,特別是到國際頂級的藝術殿堂演出。文化走出去,應拿出代表國家水平的演出,面向西方主流觀眾群體,依托大的經濟公司,利用他們的售票和宣傳渠道,進行市場化演出。
場租方說
金色大廳演出部經理:
租場演出有別
音樂季演出
2003年,金色大廳演出部經理克勞斯·克萊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色大廳的演出絕對不會標志一個樂團的水平。由于我們對中國民樂團的水準搞不清楚,所以也不可能進行任何的藝術認證,只要交場租并簽了合同就能在這里進行演出,只是不能衣冠不整地進入金色大廳而影響金色大廳的形象。”
奧地利音樂頻道負責人也納指出,靠出租場館來維持財政平衡是國際上一種非常普遍的做法。也納同時認為,“金錢大廳”的身份,并不會傷害到金色大廳的音樂品質,而國人之所以有一些誤解,是因為他們不清楚金色大廳對于音樂季演出和租場演出有著嚴格的區別。“音樂季的演出由金色大廳制定。這一部分是非常嚴肅的,來的都是世界一流音樂家。音樂季演出之外的一些空閑檔期,金色大廳會對外出租。這一部分演出在維也納不會引起什么反響。”
金色大廳真相
記者觀察本報記者親臨“金色大廳”——砸錢就能演演出多贈票
2003年,宋祖英首先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個人演唱會。“那是我個人的一個音樂夢想。那場演唱會得到了各方的肯定,我們的藝術質量是保證的。但這么多年來,我還不知道有那么多團隊做這樣的演出,對藝術來講是不負責任,對國家來說是一種浪費,是有負面影響的。”宋祖英在會上說。
據記者了解,宋祖英是國內一流的歌唱家,她的歌聲不僅唱響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還唱到了美國肯尼迪、悉尼歌劇院,倫敦皇家艾爾伯特音樂廳。相比宋祖英,縱觀“金色大廳”的“一窩蜂”現象,很多人無非是想去鍍層金而已,而失去了“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根本意義。盡管宋祖英的藝術水準是頂尖水平,但是如果頻繁走出去,沒有一個整體性的戰略思考,出去多了,外國觀眾也會從審美新鮮走向審美疲勞,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從這一點看,宋祖英的反思并不是矯情,而是點到了實質。
2010年新春,華西都市報記者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現場采訪了解到,國內歌手及樂團去金色大廳舉辦音樂會,一般是通過北京一家中介公司,與奧地利維也納的文化公司聯系。維也納文化公司再與金色大廳簽租用合同。記者曾問過劇場工作人員,需不需要中國的官方手續,對方說,一般不需要,只要給租金就可以。而在金色大廳相當一部分中國歌手的音樂會,500元人民幣一張的門票根本就賣不掉,基本靠送,觀眾基本是當地華人免費捧場。記者杜恩湖
小貼士
維也納金色大廳最初進入國人視野,是從1987年12月31日央視對“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的轉播開始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和指揮卡拉揚的風采給國人留下深刻印象;音樂會結尾階段,奧地利人民在美輪美奐、輝煌的金色大廳里,和著《拉德斯基進行曲》的節奏,鼓著掌迎接新年到來的歡樂氣氛,也讓國人們備感親切。
建于1869年的金色大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樂廳之一,還保存著莫扎特、舒伯特等音樂大師的手稿,堪稱音樂博物館。